15年前,我们为第一次在电脑上观看到VCD而激动;15年前,我们为第一次玩到《雷神之锤》、《DOOM》这样的“3D”游戏而兴奋;15年前,我们为Super Pi一百万位运行时间缩短到13分钟内而欢呼雀跃,15年后,我们的电脑是否更加精彩?
看过前面那么多的创新技术介绍,谈了那么多的创新话题,那么这15年的创新到底给电脑带来了怎样的实际好处?不要着急,接下来《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就将进行一次您从未见过的评测——15年前后主流电脑纵向对比测试。我们将搜集一台在当今定位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并组建一台同样隶属主流水准的台式机电脑,通过它们与15年前主流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的性能对比,以及本刊编辑的亲身使用感受,来看看创新到底给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了怎样的进化,来体验这15年创新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
如果让您来做这样一个测试,您觉得难的地方在哪里?对,就是找到两台可以正常工作,已经有15年历史的老机器。非常幸运的是,15年前的笔记本电脑相当好找,《微型计算机》编辑部内某资深“高富帅”编辑早就享受到了移动平台的便利之处,并对这台东芝T2150CDT进行了非常细心的保养,因此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评测用机。但在台式机平台方面,由于体积大、重量不轻,时间过于久远,很多人早已在搬家、毕业时卖掉了如此古老的台式机。现在,即便在电脑城、以及各种网上店铺都难以找到。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微型计算机》的忠实读者,来自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朱咏瑄工程师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工程师做事细致、不瞎折腾的性格特点使得她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一台在1998年夏天组装的兼容机。这台兼容机内部由在1997年~1998年等各年生产的硬件组成,可以很好地代表约15年前主流台式机的性能水准。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15年,重新欣赏这些15年前的硬件“瑰宝”。
15年前,买不起MMX、PentiumⅡ等英特尔产品的人大多选择第三方厂商推出的处理器,这款采用PR值标识的Cyrix/IBM MⅡ 300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实际工作频率只有233MHz,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集成64KB一级缓存。
EDO内存、ISA插槽,在1997年非常流行的低速设备接口令这款采用英特尔430TX芯片组的DFI 586IT XD主板与众不同。由于当时处理器的TDP不到20W(高端处理器的TDP只有17W),这款主板的处理器供电设计只有一相。
鉴于原配内存已转赠他人,我们只能为测试平台搭配在上世纪末才出现、采用TinyBGA封装的64MB KingMax PC-133SD内存。由于主板限制,测试中,这款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为66MHz,其延迟设定为2-2-2-5。
尽管15年前VOODOO已经问世,但VOODOO显卡高昂的价格令普通人只能仰视。不少主流用户选择的是没有任何3D加速能力、只有1MB显存容量的S3 TRIO64V2显卡。其价格相当低廉,在1997年的售价仅300元左右。
当时主板的集成度还很低,因此对于声卡、网卡,用户只能选择独立产品。得益于优秀的MIDI回放效果,雅马哈724声卡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低端声卡。瑞昱的RTL8029AS 10Mb/s网卡则凭借价格低廉、PCI接口设计成为人们的首选。
毫无疑问,售价仅700多元的酷睿i3 2120是当今主流英特尔处理器的佳代表,它采用32nm工艺、原生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提供四个线程同时工作,工作频率达到3.3GHz。同时,它还整合了HD Graphics 2000核芯显卡。
价格适中的B75主板是现在主流市场中的宠儿,如这款华硕P8B75-V主板。它采用4+1+1相数字供电设计,可使用从顶级酷睿i7到赛扬的各款LGA 1155处理器。同时,它对SATA 6Gb/s、USB 3.0等新技术也提供了完善的支持。
现在主流PC的内存容量已达到8GB,因此,我们在测试中使用的也是一套总容量为8GB的金邦Value plus DDR3 1600内存。由于B75主板不支持XMP功能,因此测试时内存的频率为DDR3 1333(9-9-9-24-1T)。
经过多年的发展,主流显卡的技术规格已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如我们测试中使用的这款迪兰HD7770恒金1G显卡,它拥有多达640个可进行3D运算的SP单元,其1GB显存容量远远超过15年前PC的内存与显存容量总和。
从本世纪初开始,大量主板就开始集成网卡与声卡芯片,REALTEK瑞昱也成为这两种芯片的主要供应商。板载的ALC887音频芯片可支持8声道音频输出, RTL8111E网卡采用PCI-E 1.1 x1总线,其传输速度可达1000M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