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穿越15年 主流电脑纵向对比测试

穿越15年 主流电脑纵向对比测试

2012-07-24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微型计算机》2012年7月下

15年前,我们为第一次在电脑上观看到VCD而激动;15年前,我们为第一次玩到《雷神之锤》、《DOOM》这样的“3D”游戏而兴奋;15年前,我们为Super Pi一百万位运行时间缩短到13分钟内而欢呼雀跃,15年后,我们的电脑是否更加精彩?

穿越15年 主流电脑纵向对比测试

看过前面那么多的创新技术介绍,谈了那么多的创新话题,那么这15年的创新到底给电脑带来了怎样的实际好处?不要着急,接下来《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就将进行一次您从未见过的评测——15年前后主流电脑纵向对比测试。我们将搜集一台在当今定位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并组建一台同样隶属主流水准的台式机电脑,通过它们与15年前主流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的性能对比,以及本刊编辑的亲身使用感受,来看看创新到底给我们的数字生活带来了怎样的进化,来体验这15年创新所迸发出的巨大威力。

搜寻15年前的“瑰宝” 测试准备不容易

如果让您来做这样一个测试,您觉得难的地方在哪里?对,就是找到两台可以正常工作,已经有15年历史的老机器。非常幸运的是,15年前的笔记本电脑相当好找,《微型计算机》编辑部内某资深“高富帅”编辑早就享受到了移动平台的便利之处,并对这台东芝T2150CDT进行了非常细心的保养,因此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的评测用机。但在台式机平台方面,由于体积大、重量不轻,时间过于久远,很多人早已在搬家、毕业时卖掉了如此古老的台式机。现在,即便在电脑城、以及各种网上店铺都难以找到。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微型计算机》的忠实读者,来自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朱咏瑄工程师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工程师做事细致、不瞎折腾的性格特点使得她几乎完好地保存了一台在1998年夏天组装的兼容机。这台兼容机内部由在1997年~1998年等各年生产的硬件组成,可以很好地代表约15年前主流台式机的性能水准。接下来,就让我们穿越15年,重新欣赏这些15年前的硬件“瑰宝”。

15年前主流台式机平台详解

15年前主流台式机平台详解

处理器

15年前,买不起MMX、PentiumⅡ等英特尔产品的人大多选择第三方厂商推出的处理器,这款采用PR值标识的Cyrix/IBM MⅡ 300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实际工作频率只有233MHz,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集成64KB一级缓存。

主板

EDO内存、ISA插槽,在1997年非常流行的低速设备接口令这款采用英特尔430TX芯片组的DFI 586IT XD主板与众不同。由于当时处理器的TDP不到20W(高端处理器的TDP只有17W),这款主板的处理器供电设计只有一相。

内存

鉴于原配内存已转赠他人,我们只能为测试平台搭配在上世纪末才出现、采用TinyBGA封装的64MB KingMax PC-133SD内存。由于主板限制,测试中,这款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为66MHz,其延迟设定为2-2-2-5。

显卡

尽管15年前VOODOO已经问世,但VOODOO显卡高昂的价格令普通人只能仰视。不少主流用户选择的是没有任何3D加速能力、只有1MB显存容量的S3 TRIO64V2显卡。其价格相当低廉,在1997年的售价仅300元左右。

声卡与网卡

当时主板的集成度还很低,因此对于声卡、网卡,用户只能选择独立产品。得益于优秀的MIDI回放效果,雅马哈724声卡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低端声卡。瑞昱的RTL8029AS 10Mb/s网卡则凭借价格低廉、PCI接口设计成为人们的首选。

当代主流台式机平台详解

当代主流台式机平台详解

处理器

毫无疑问,售价仅700多元的酷睿i3 2120是当今主流英特尔处理器的佳代表,它采用32nm工艺、原生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提供四个线程同时工作,工作频率达到3.3GHz。同时,它还整合了HD Graphics 2000核芯显卡。

主板

价格适中的B75主板是现在主流市场中的宠儿,如这款华硕P8B75-V主板。它采用4+1+1相数字供电设计,可使用从顶级酷睿i7到赛扬的各款LGA 1155处理器。同时,它对SATA 6Gb/s、USB 3.0等新技术也提供了完善的支持。

内存

现在主流PC的内存容量已达到8GB,因此,我们在测试中使用的也是一套总容量为8GB的金邦Value plus DDR3 1600内存。由于B75主板不支持XMP功能,因此测试时内存的频率为DDR3 1333(9-9-9-24-1T)。

显卡

经过多年的发展,主流显卡的技术规格已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如我们测试中使用的这款迪兰HD7770恒金1G显卡,它拥有多达640个可进行3D运算的SP单元,其1GB显存容量远远超过15年前PC的内存与显存容量总和。

声卡与网卡

从本世纪初开始,大量主板就开始集成网卡与声卡芯片,REALTEK瑞昱也成为这两种芯片的主要供应商。板载的ALC887音频芯片可支持8声道音频输出, RTL8111E网卡采用PCI-E 1.1 x1总线,其传输速度可达1000Mb/s。

质的飞跃 新老平台纵向对比性能测试

处理器性能

处理器性能

老平台:由于差距太大,老平台的一些柱状图如按实际比例绘制,我们将难以看到它们的“存在”。就拿这款MⅡ300来说,其处理器浮点性能只有Pentium 266 MMX的2/3,现代处理器的4%。因此,我们特别为老平台的一些测试柱状图加上了一个“高倍数放大镜”。

新平台:浮点性能是老平台的24倍,整数性能是老平台的30倍。对于现代主流处理器能有如此大的领先,我们并不意外。毕竟在这15年间,处理器有了重大的发展。从0.25微米生产工艺到22nm工艺,从P5微架构到Sandy Bridge架构,频率与每瓦性能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内存性能测试

内存性能测试

老平台:看到这样可怜的带宽数值我们并不感到惊奇,那时还没有多通道传输技术,主板的内存传输位宽大只有64bit;那时SD内存已经是为先进的产品,通过预读取技术使传输速度翻倍的DDR~DDR3内存还没有问世;那时内存颗粒还是采用古老的微米级工艺。

新平台:虽然新平台的内存性能较老平台领先了127倍,但我们想说的是,这还只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值。毕竟测试中,内存只使用了基本的DDR3 1333设置;SiSoft Sandra99这款老软件也无法非常准确地评估新平台的内存带宽。近年来,带宽测试超过20GB/s的内存比比皆是。

3D性能

3D性能

老平台:S3 TRIO64V2是一款没有任何3D硬件加速能力的显卡,因此当它能够正常进入GLQUAKE这款由《雷神之锤1》演变而来、采用OpenGL设计的早期3D游戏时,我们不免感到有些意外。但惊喜很快结束,10秒才刷新一帧、平均0.1fps的运行速度令它毫无可玩性。

新平台:在面对640×480分辨率,以及由反射、透明水效果、非实时阴影等简单3D效果组成的测试场景时,如果Radeon HD 7770不能跑出1500fps以上的测试成绩,我们才会感到奇怪。同时,主流显卡的2D性能也有大幅提升,字体、文本渲染的时间得到显著缩短。

磁盘性能

磁盘性能

老平台:连续写入速度比现在的USB 2.0闪存盘还要慢?不用惊讶,老平台采用的是希捷ST34312A 4.3GB硬盘,其单碟容量只有4.3GB,再加上5400r/min的主轴转速,仅仅512KB的缓存,您还能指望什么?好好回想一下当时您是怎样忍受这蜗牛般的速度吧?

新平台:同样,对于新平台能获得大120.8MB/s的连续写入速度我们也认为合情合理,毕竟它采用的是希捷7200.12 1TB,拥有7200r/min的转速,单碟500GB容量的碟片。不过这15年间,机械硬盘的结构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其随机4KB写速度的提升幅度很小。

还想回到过去吗?新老平台体验大碰撞

如果只是以上这些冷冰冰的测试数据,可能还无法让您足够了解到15年来PC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此,我们还邀请了三位《微型计算机》杂志社的编辑对新老电脑进行了试用,接下来就请看看他们在使用后的感受吧。

《微型计算机》执行副主编,评测室总评测工程师 刘宗宇
《微型计算机》执行副主编,评测室总评测工程师 刘宗宇

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再也不想回到15年前。我主要试用了一下新老平台的视频播放功能。相信近年来看过本刊各种评测的读者,都能估计出新平台的视频播放能力——得益于显卡完全硬件解码的能力,新平台播放平均码率达50Mb/s的1080p视频也只有3%的占用率,我可以一边看看高清,一边用窗口模式玩玩《暗黑3》,在炼狱模式下享受被“大菠萝”虐待的滋味。

而S3 TRIO64V2只有非常有限的VCD视频加速能力,在老平台上,视频解码更加依靠性能孱弱的处理器(补充一句,MⅡ 300运行Super Pi一百万位的时间是746s)。所以当您播放一个分辨率只有352×288的VCD视频片段时,移动鼠标、开窗口的速度也会变得非常缓慢。看DVD?想都别想,《豪杰超级解霸》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播放出来,但流畅度就像您用核芯显卡运行3Dmark 11 Extreme一样。更悲剧的是,通过微软Process Explorer查看,处理器的占用率已经高达100% ,系统已几乎陷入停止响应的状态。

《微型计算机》编辑,85后游戏达人 王锴
《微型计算机》编辑,85后游戏达人 王锴

虽然年纪不大,但身为游戏达人的我也在上世纪玩过《红警95》、《星际争霸》。而再在新、老平台上玩这些游戏时,我没有感觉出二者有什么大的区别。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测试,让一个小兵在《红警95》里运动8cm,在新平台小兵需要1.5s的时间来跑完这段路程,而在老平台上,小兵所花的时间只是增加到2.9s。

不过从3D特效上来讲,变化却是非常巨大的。在新平台上,我可以以较高画质流畅运行《战地3》、《孤岛危机2》。而在老平台上,能流畅运行的就只有《DOOM》、《雷神之锤1》。尽管我知道它们是3D游戏的开山鼻祖、是经典大作的开始,但被《战地3》、《孤岛危机2》“惯”坏的我还是无法忍受。其中《DOOM》只是用“纸片”堆出来的伪3D游戏,《雷神之锤1》虽然采用了真正的3D引擎设计,但由于显卡没有3D加速能力,无法流畅运行GLQUAKE,因此只能选择处理器软件加速。后它们给我留下的就只有充满色块、分辨率极低、颗粒感强烈的印象。

《微型计算机》资深编辑,办公达人 陈增林
《微型计算机》资深编辑,办公达人 陈增林

刚开始,老平台给我留下的印象还不错,打开同一个Word文档,新平台需要5s,老平台也就多出1.8s;稍有不足的是,由于磁盘性能不足,在打开图文并茂的PDF文档时,还是需要较长时间,比新平台多出了39s。但总体来说,不论是用Word写作,还是阅读PDF文档,老平台均可完成。

但上网时,我发现在仅仅打开一个门户网站的首页后,系统就卡得不行,无法拖动网页。多点几次后,更弹出“遇到问题需要关闭”的提示。其实想想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意外,毕竟15年后网站首页的复杂程度提升得太大了,一页数百条的内容,各种大尺寸图片、各类Flash、视频广告,让这台为15年前网站设计的电脑只能“鸣金收兵”。同时,我还发现,老平台上的USB 1.1接口实在是慢得令人崩溃,仅仅是写入一个58.6MB的文件,它就花了1分钟以上,平均写入速度只有0.94MB/s。而新平台的USB 3.0接口在写入这个文件时只花了0.92s,平均写入速度是63.64MB/s。总体来看,老平台已经无法胜任日常工作。

综合以上性能测试,以及编辑们的亲身试用,不难看出在经过15年的发展后,主流台式机平台的性能在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15年前的老电脑在当今的使用环境中则难以被用户所接受,也完全无法胜任现在的大部分应用。那么15年前的笔记本电脑,是否会表现得更好呢?

基本上,T2150CDT的内部结构和配件布局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是一样的,除了电源和电池。T2150CDT采用了内置电源设计,所以你看不到常见的电源适配器,把电源线插到机身上就可以开机使用了。电池位于腕托下方,这与目前普遍位于机身后侧的电池设计不同,倒是与新兴的超级本有些相似。除此以外,T2150CDT在设计上也有些特别之处,例如腕托挡板可以向上翻开,以便于更换电池、硬盘和键盘等配件。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上,已经看不到这样的设计了。
基本上,T2150CDT的内部结构和配件布局与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是一样的,除了电源和电池。T2150CDT采用了内置电源设计,所以你看不到常见的电源适配器,把电源线插到机身上就可以开机使用了。电池位于腕托下方,这与目前普遍位于机身后侧的电池设计不同,倒是与新兴的超级本有些相似。除此以外,T2150CDT在设计上也有些特别之处,例如腕托挡板可以向上翻开,以便于更换电池、硬盘和键盘等配件。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上,已经看不到这样的设计了。

作为第一款采用内置CD-ROM设计的笔记本电脑,东芝T2150CDT在1995年的笔记本电脑业界代表着先进和高端。当时要想得到它,你得付出接近两万元的花费才行。但是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东芝T2150CDT就显得很厚重和笨拙。就连被大家称作“板砖”的上世纪90年代的大哥大,在T2150CDT面前也只能自惭形秽。不论从体格还是分量的角度看,T2150CDT才有资格成为居家旅行必备的拍人利器。

东芝T2150CDT产品资料
处理器 Intel 486DX4(74MHz)
内存 8MB
硬盘 528MB
显卡 F65545 Rev 2
显示屏 10.4英寸(640×480)
尺寸 297mm×226mm×54mm
重量 3.38kg
操作系统 Windows 95
参考价格 约18000元

是的,此次对T2150CDT的拆解不是很彻底,这主要是因为超过15年的时间已经让塑料机身彻底老化,深入拆解后很可能变成对T2150CDT的破坏。出于对前辈应有的尊重,并保护好这台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的老电脑,我们的拆解很有节制。当然了,这不会对了解T2150CDT的内部结构和设计产生太大的影响。

T2150CDT采用内置电源设计,无外接电源适配器,这样的设计其实还看得到台式电脑的影子。
T2150CDT采用内置电源设计,无外接电源适配器,这样的设计其实还看得到台式电脑的影子。

薄膜键盘采用常见的6行设计,但厚度很夸张,具体手感颇有几分台式电脑键盘的风采。
薄膜键盘采用常见的6行设计,但厚度很夸张,具体手感颇有几分台式电脑键盘的风采。

528MB容量的硬盘,容量甚至不如现在的一张CD光盘(650MB~700MB)。9.5Mm的厚度比目前常见的2.5英寸硬盘一样,不过接口则是已经退役的IDE。
528MB容量的硬盘,容量甚至不如现在的一张CD光盘(650MB~700MB)。9.5Mm的厚度比目前常见的2.5英寸硬盘一样,不过接口则是已经退役的IDE。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声卡。独立声卡现在意味着高品质,但在当时,清一色的独立声卡配置只是电子集成度不够高的无奈之举。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声卡。独立声卡现在意味着高品质,但在当时,清一色的独立声卡配置只是电子集成度不够高的无奈之举。

主板上设计了大量的立式电容和MOSFET等元件,主板的厚度降不下来,机身厚度自然也难以达到轻薄的标准。
主板上设计了大量的立式电容和MOSFET等元件,主板的厚度降不下来,机身厚度自然也难以达到轻薄的标准。

要用T2150CDT上网,只能通过这块PCMCIA接口MODEM卡拨号才行。不要说WiFi了,就连RJ45接口有线网卡它都没有。
要用T2150CDT上网,只能通过这块PCMCIA接口MODEM卡拨号才行。不要说WiFi了,就连RJ45接口有线网卡它都没有。

容量为12V/2600mAh(约31Wh)的内置镍氢电池,非目前普遍的锂离子或者锂聚合物电池,使用寿命较短,样机的电池已经完全无法使用。
容量为12V/2600mAh(约31Wh)的内置镍氢电池,非目前普遍的锂离子或者锂聚合物电池,使用寿命较短,样机的电池已经完全无法使用。

Aspire V3的设计在主流机型中很有典型性。由于集成度的提高和制造工艺的成熟,Aspire V3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更清晰,机身底部挡板、腕托、键盘等部位都是单独的模块,因此拆解和维护很方便。事实上,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拆解已经越来越简单。一两年前,我们还需要想办法取下键盘才能打开外壳。随着孤岛式键盘的流行,以及各个模块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独立性,拆解逐渐变得轻松。而结构复杂度的降低,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和成熟。
Aspire V3的设计在主流机型中很有典型性。由于集成度的提高和制造工艺的成熟,Aspire V3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更清晰,机身底部挡板、腕托、键盘等部位都是单独的模块,因此拆解和维护很方便。事实上,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拆解已经越来越简单。一两年前,我们还需要想办法取下键盘才能打开外壳。随着孤岛式键盘的流行,以及各个模块之间越来越明显的独立性,拆解逐渐变得轻松。而结构复杂度的降低,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和成熟。

与东芝T2150CDT进行对比的、代表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性能水平的参照机型,我们选择了来自宏碁的Aspire V3(具体型号为V3-471G-52452G50Makk)。

宏碁Aspire V3产品资料
处理器 Intel Core i5 2450M(2.5GHz)
内存 2GB
硬盘 500GB
显卡 NVIDIA GeForce GT 630M
显示屏 14英寸(1366×768)
尺寸 343mm×246mm×31mm
重量 2.34kg
操作系统 Windows 7
参考价格 4500元

在便携性、性能和价格之间相对更均衡的14英寸机型,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至少是国内市场上,是超越其他所有尺寸机型的绝对主流。Aspire V3则是宏碁针对主流市场推出的14英寸市场主力,在硬件配置方面很有代表性(虽然Ivy Bridge平台机型正在增多,但市场上的主流依然是Sandy Bridge),因此很适合用来考察15年来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进化程度。另外,我们还可以从Aspire V3上,看看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的内部设计与17年之前的机型有多大区别。

硬盘的容量为500GB,相比T2150CDT,容量扩大了接近1000倍!
硬盘的容量为500GB,相比T2150CDT,容量扩大了接近1000倍!

主板上的立式电容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体积更小巧的贴片电容,这对降低机身厚度有直接帮助。
主板上的立式电容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体积更小巧的贴片电容,这对降低机身厚度有直接帮助。

主板PCB上的这两个芯片,一个是声卡(左),一个是有线网卡(右)。17年前的T2150CDT根本就没有网卡,而且,你还记得它的那块声卡有多大?
主板PCB上的这两个芯片,一个是声卡(左),一个是有线网卡(右)。17年前的T2150CDT根本就没有网卡,而且,你还记得它的那块声卡有多大?

Aspire V3的键盘不是目前薄的键盘,不过比起T2150CDT的键盘,明显要秀气的多。
Aspire V3的键盘不是目前薄的键盘,不过比起T2150CDT的键盘,明显要秀气的多。

10.8V/4400mAh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中很一般,比T2150CDT的电池电量也只多了17Wh,提升幅度还不到60%。
10.8V/4400mAh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在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中很一般,比T2150CDT的电池电量也只多了17Wh,提升幅度还不到60%。

支持802.11n标准的无线网卡,网络速度从MODEM的KB级别提升到MB。更关键的是,无线网络确实方便。
支持802.11n标准的无线网卡,网络速度从MODEM的KB级别提升到MB。更关键的是,无线网络确实方便。

穿越17年,现实版的“关公战秦琼”

性能

性能

T2150CDT:在处理器的频率以MHz为单位、内存容量以MB为单位,而且各自的具体数值不超过两位数的情况下,T2150CDT性能几何,想必各位已经心里有数。从Sisoft Sandra 99的处理器和内存测试成绩来看,T2150CDT可以谈性能,但相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这点性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Aspire V3:几十倍的处理器频率提升、几百倍的内存容量提升,再加上处理器架构和制程改进带来的性能增益,Aspire V3的性能与T2150CDT之间完全是云泥之别。由于T2150CDT的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方面的缘故,我们没能测试两款机型的3D性能,不过从规格来看,二者的差距肯定也很可观。

便携性

便携性

T2150CDT:从重量和厚度的角度来看,T2150CDT的便携性大致相当于普通17英寸笔记本电脑,不过它搭配的却只是一块10英寸显示屏。而以10英寸机型的标准,哪怕以11英寸或者12英寸机型的标准来看,T2150CDT的便携性都太差了。

Aspire V3:虽然是一款14英寸笔记本电脑,但Aspire V3的厚度比T2150CDT薄,重量比T2150CDT轻。其实Aspire V3的便携性在同档次的机型中并不突出,之所以比T2150CDT更轻更薄,根本的原因在于笔记本电脑设计和制造的整体进步。

电池续航能力

电池续航能力

T2150CDT:有些遗憾,T2150CDT的电池已经失效,因此针对电池续航能力的测试无法进行。不过在低负载情况下,T2150CDT与Aspire V3的实际功耗都在13W左右,考虑到电池容量更少的因素,因此T2150CDT的电池续航能力肯定要弱一些。

Aspire V3:从电池容量角度来看,Aspire V3的电池续航能力应该要更强一些,但提升幅度肯定不会像性能那样有几十甚至几百倍。与其他配件相比,十几年来电池的发展显得有些缓慢。

价格

价格

T2150CDT:T2150CDT当时的售价在18000元左右,在现在看来,这肯定贵得离谱,不过当时的市场行情就是这个样子。事实上,即使到了2002年,市场主流的笔记本电脑价格依然在万元左右徘徊。笔记本电脑价格真正下降到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程度,其实也就是近5年的事情。

Aspire V3:4000元左右价格段成为目前笔记本电脑的主流价格,Aspire V3这样具备较强游戏性能的机型价格往往不超过4500元,一些搭配独立显卡的机型价格甚至不到4000元。是的,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大众化的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再是高端和身份的象征。

其他编辑有话说

除了进行具体对比测试的编辑,编辑部的其他伙计也想趁这个机会抒发一下自己的怀旧情怀,并顺带借此暗示:哥也是有故事的人。我们给他们机会。以下是他们的话: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群主,皮尔洛式的中场10号(自称,非官方) 陈鹏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群主,皮尔洛式的中场10号(自称,非官方) 陈鹏

在2000年以前就开始用笔记本电脑的人,在我看来都是牛人。有远超万元的足够预算,而且有移动办公需求,这样的人怎么着也是社会精英型的高端人士。除此以外,我认为他们还应该是有耐心有文化的技术宅。就拿上网来说吧,现在的笔记本电脑上网常常会使用WiFi无线网络,至少也是RJ45接口的有线网络,使用方便而且速度有保证。但是要用T2150CDT上网的话,不但需要额外的PCMCIA接口MODEM,网速只能以KB为单位,而且设置和使用都比现在复杂。更何况,有线网络怎么都不如无线网络方便,换个地方就要重新连接一次,没点耐心不懂技术怎么能够?当然了,那个时代也没必要随时上网,只不过现在的电脑用户,包括我和你在内,谁还能离开网络?

《微型计算机》执行副主编,有资格休10天年假的胖哥 袁怡男
《微型计算机》执行副主编,有资格休10天年假的胖哥 袁怡男

用惯了USB设备和刻录光驱之后,面对没有USB接口,光驱也只是基本的CD-ROM的T2150CDT,还真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其实T2150CDT还算好,毕竟还有CD-ROM可以方便拷贝数据到硬盘,那些只能用软驱的老用户才能明白当年用一堆软盘拷贝文件的艰苦。那个时候,只要是对游戏感兴趣的朋友,基本都有带着十几张软盘拷贝游戏回家的经历。所以,T2150CDT的外置软驱让我觉得很亲切,这个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又曾经朝夕相处的配件其实就是一位好久不见的老友。而所谓的穿越,没点历史的沧桑感,勾不起回忆,那就不是真正的穿越。

《微型计算机》资深编辑,曾经的“XX年班级佳射手” 张臻
《微型计算机》资深编辑,曾经的“XX年班级佳射手” 张臻

本来我想用“复古”来形容见到T2150CDT的第一感受,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T2150CDT就是真正的历史,它不是在模仿历史,而是对历史的真实展现。所以,T2150CDT的身材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它的样貌也同样留下了时代的痕迹:不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程序或者游戏,T2150CDT都更简单纯粹。当时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安装文件不到60MB,现在的Windows 7安装文件超过3GB;当时的软件追求功能,游戏不多而且画面甚至有明显的颗粒感,现在的软件讲究精美,游戏丰富多样,画面细腻而且强调真实。在我看来,视觉感受方面的变化实际上反映的是15年来电脑作用的变化:以前用电脑为了更好工作,现在用电脑为了精彩生活。

无关胜负,关乎时间

毫无疑问,这是我们进行的有史以来性能差距明显的对比测试。每个人都能预见到这场比拼的结果,要是新电脑的性能不占优势,哪怕是没有明显优势,那么电脑业界的15年时间也就算是白费了。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是想通过对不同时代的两类电脑测试,看看在经过15年时间之后,电脑的性能到底有多大的发展。至于旧电脑输了多少,新电脑又能赢多少的话题,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很明显,不管是台式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15年的发展都带来了数百倍的性能提升。所以,我们可以在电脑的帮助下,更轻松地完成各种辅助设计或者数据运算,可以享受到更出色的多媒体娱乐效果,可以体验到更细腻真实的游戏……我们很感谢在这15年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人们,是他们让电脑的发展速度远超其他大多数行业,迅速成为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精彩的生活必需品;我们很庆幸生活在现在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如此多的创新和优秀产品。而且我们相信,电脑行业的下一个15年,依然会很精彩。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2)

  • 2012.09.01 00:07
    2楼

    当时也木有觉得硬盘慢啊!!!当时主要是觉得软盘慢嘛!!!而且有个项目,如果测试、新机必败!那就是磁盘碎片整理!!!我在硬盘从10GB换到160GB时明显的感受就是,这个碎片整理更慢了,虽说是容量大造成的,但是也反映出温彻斯特硬盘的沉疴,性能提升远远跟不上容量、跟不上其他硬件……SSD的容价比又太低,把用户 逼得用两块硬盘真的是一件很2的事情啊!!!

    (0) (0) 回复
  • 2012.08.31 23:51
    1楼

    15年前的cpu amd K6在我家还能运行的……内存好像只有几十兆吧……呵呵!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