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方的成绩表中你能很明显地看出,在和NVIDIA自己的产品比较中,不论是单芯的GTX 680还是上代双芯旗舰GTX 590都已经不是GTX 690对手。事实上,虽然是双芯产品,但GTX 590的整体水平仅和GTX 680相当。而GTX 690的并联效率比较出色,在核心频率还低90M Hz的情况下,依然能在游戏中获得约145%的GTX 680性能。在《战地3》和《尘埃3》(DirectX 11)中,GTX 690的表现还是略逊于GTX 680 SLI的组合。但GTX 680 SLI在所有游戏测试中的平均成绩表现只约为GTX 680的136%,相比起来GTX 690的效率还更高。
作为先于对手发布的双芯旗舰产品,GTX 690注定会重夺显卡性能王座。但这不是它的高使命,它的目标是要战胜襁褓中的Radeon HD 7990(预想中的HD 7970双芯型号)。按照AMD的习惯,双芯旗舰在频率上并不会比单芯的HD 7970降低多少,而且同PCB板上的芯片并联在效率上更好。所以在我们的预想中,HD 7990的实际性能可能和HD 7970×2 CoressFireX大致相当。那么GTX 690在面对HD 7970×2 CoressFireX时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从测试成绩表中你能看到,在1080p分辨率下,包括3DMrak 11理论测试,不同画质设定的DirectX 9、DirectX 10和DirectX 11游戏在内的19项对比中,GTX 69 0获得了13胜5负1平的战绩。游戏实测中,它的成绩平均也领先HD 7970×2 CoressFireX 10%。依此看来HD 7990若想超越GTX 690,就得在HD 7970的频率基础上提高至少10%。HD 7970的核心、显存频率为925MHz、5500MHz,那么HD 7990需要达到1017.5MHz、6050MHz的高度。虽说不无可能,但这样的设定无疑会让HD 7990成为一个功耗大户和发热大户。事实上,从成绩表中你能看到925MHz、5500MHz 状态下的HD 7970×2 CoressFireX的拷机功耗就已经达高达590W,高出GTX 690 80W左右。每个核心的平均温度也要比GTX 690高5℃左右。若继续拔高频率,那么HD 7990面临的功耗和发热问题无疑会相当严峻。由此看,HD 7990很难对GTX 690造成实质性的压力。
在GTX 680测试的时候,我们就知道NVIDIA终于支持单卡3屏(多4屏)显示了。在GTX 680的游戏测试中,3屏Surround带来的超宽游戏视野体验让我们赞叹。但与此同时,它在各款游戏中仅略超过30帧的平均成绩,也让我们只能将单卡流畅支持3屏3D Vision Surrou nd游戏的梦想寄托在GTX 690上。测试结果表明,在5760×1080这样的超高分辨率下,GTX 690也并不轻松。若此时再打开3D Vison立体特效,即使是GTX 690也只能在《Crysis2》、《尘埃3》和《战地3》中基本流畅,而《失落的星球2》则将当前的卡皇也拉入了不能流畅运行的黑名单。
GTX 690 3屏3D Vision Surround测试成绩一览表 | |||||||
3屏Surround,5760×1080分辨率 | GTX 680 | GTX 690 | GTX 690开启3D Vision | ||||
平均帧 | 低帧 | 平均帧 | 低帧 | 平均帧 | 低帧 | ||
《Crysis2》Ultra | 32.1 | 23.1 | 40.2 | 36 | 34.8 | 30 | |
《失落的星球2》VeryHigh,noAA | 43.5 | 31 | 78.1 | 33 | 23.3 | 19 | |
《失落的星球2》VeryHigh,4×MSAA | 40.2 | 30 | 70.7 | 29 | 21.8 | 16 | |
《尘埃3》Ultra,noAA | 68.8 | 53.3 | 95.6 | 78.6 | 53.2 | 43.1 | |
《尘埃3》Ultra,4×MSAA | 57.8 | 45 | 88.4 | 73.5 | 49.9 | 40.9 | |
《战地3》Ultra,noAA | 49.2 | 32.9 | 70.1 | 55 | 59.2 | 50 | |
《战地3》Ultra,4×MSAA | 36.5 | 26 | 61.8 | 31 | 37.5 | 27 |
早在,GTX 200和GTX 400系列的时代,NVIDIA 就为我们带来了CUDA加速的编码技术,成为风靡一时的视频转码方案。但随后被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内置的Quick Sync硬件编码单元超越,失去了速度上的优势。现在NVIDIA在Kepler上卷土重来,为它添加了支持H.264编码转换的专用硬件处理单元NVENC。NVENC和Quick Sync究竟谁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我们用对这两项技术都支持得较好的Media Espresso软件,通过酷睿i7 3770K处理器软编码、CUDA、NVENC和Quick Sync分别将同一段1.3GB大小采用H.264编码格式的1080p视频,转码成手机和平板常用的800×480分辨的MP4视频文件。并截取各种转码方案获得的视频中的两帧(随机截取了30 91和3913帧),通过MSU Video Quality Measurement Tool软件和i7 3770 K软解码视频中的相同两帧进行Y通道画质SSIM数据模型的评定。SSIM评定结果越接近1,说明画质越好。(这里之所以用软件解码的画面作为基准,是因为当前环境下,还没有硬件编码的质量能够超越处理器软件编码。)
3屏Surround能带来的超宽阈视角,不仅能让玩家游戏时更有现场的包围感,还能让你发现更广的战场实时情况。
对比测试成绩表,你能发现其实在速度上NVENC还是输了,只是相比起CUDA加速技术,NVENC又快上了一倍。而且画面质量上,相比Quick Sync领先幅度更明显,3091帧和3913帧截图和软解码截图的SSIM吻合度都达到了0.996以上,平均评定值达到0.99748。另外,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看到,NVENC虽然比CUDA效率更高,但是编码机制其实无太大改变。转码后的视频码率和软转码相差无几。而Quick Sync转码视频的码率则低至平均只有2Mb/s,手持设备播放起来相对会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