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系列芯片组将随着Ivy Bridge处理器一起到来,占据中端和高端市场,低端的H61在2012年将一直存在。
再来看芯片组,按照英特尔的时间表,7系列芯片组和CPU同时在第二季度发布。目前针对消费领域的有Z77、Z75以及H77三个型号,商用产品有B75以及五月份发布的Q77和Q75。我们主要来看一下消费领域的产品。
先来看一下产品架构。英特尔芯片组实际上是一颗南桥芯片,主要用于外围设备通讯、连接等功能。在结构上,7系列产品和之前的6系列芯片组没有太大差别。在CPU连接方面,英特尔依旧使用了老旧的DMI总线。
功能方面,Z77、Z75和H77都完全支持CPU内部的集成显卡输出。在视频输出方面,7系列产品也依旧使用了FDI总线连接CPU,提供了Display Port以及HDMI 1.4输出。此外,三款芯片组都提供了对USB 3.0的支持,多支持四个USB 3.0接口和十个USB 2.0接口,不过全部不支持PCI总线,主板厂商依旧需要通过额外的芯片才能在实际产品上加入对PCI的支持。磁盘方面,Z77和H77提供了对SRT固态磁盘缓存加速技术的支持,Z75则不支持,同时三款产品都能提供2个SATA 6Gbps接口和4个SATA 3Gbps接口。在超频性上,Z字打头的两款芯片组都可以支持Ivy Bridge超频功能,而H77则“惯例”不支持。
此外,多卡互联的支持一向都是区分芯片组地位的重要参数。Z77支持将CPU提供的16路PCI-E拆分为两个8路PCI-E,搭建双卡SLI或者CrossFire系统,或者拆分为一个8路PCI-E和两个4路PCI-E,这样就可以组建三卡SLI或者CrossFire X系统。Z75则仅能支持16路PCI-E拆分为两个8路PCI-E。H77不支持任何拆分,只能提供一根完整的PCI-E x16的插槽。此外,这三款芯片组都额外提供了8路PCI-E 2.0通道,用于挂接其他设备或者转接芯片。
7系列芯片组大的亮点在于USB 3.0的加入
英特尔除了在路线图中介绍7系列芯片组的情况外,还对6系列产品的升级情况做出了说明。目前来看,所有6系列消费级芯片组都可以支持Ivy Bridge处理器,但需要更新主板固件、BIOS以及英特尔显卡驱动程序。考虑到英特尔只提供芯片组,具体到每一款主板是否都符合Ivy Bridge的要求,以及厂商是否都提供BIOS、固件等供玩家升级,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011年,英特尔提出了自己的超极本计划,而在移动版的Ivy Bridge上我们也看到了专门针对超极本的产品系列。
首先来看产品的分类方式。在Sandy Bridge时代,英特尔移动处理器的划分比较复杂。总体来说,分为标准电压版、低电压版以及超低电压版三种。这三种产品分别对应大于35W功耗、25W功耗以及17W功耗三个级别。
但是在Ivy Bridge时代,英特尔将三种功耗级别改成两种,名称也有所变化:一是标准性能版本(Standard Performance),型号中含有“M”,功耗分别为55W、45W和35W;另一种是专门针对超极本的版本(Ultra),型号中含有“U”,功耗统一为17W。相比之下,新版本更为简洁,功耗可选种类中去掉了25W的档次,并且专门针对超极本设计了命名和产品线。
有了专属处理器的加持,超极本在2012年的发展更有看头。
其次就是产品命名了。和之前桌面版命名方式基本一致,移动版Ivy Bridge依旧分为Core i7、Core i5和Core i3加四位数字的命名方式。后则是惯例的后缀英文字母,目前英特尔公布的有XM、QM、M和U四种,分别代表至尊版、四核心、双核心和超极本版本。从目前已经发布的产品信息来看,下一代Ivy Bridge移动处理器暂时没有单核心版本,至少都是双核心,并且全部支持超线程、Turbo Boost 2.0睿频动态加速(移动版睿频加速幅度相当大)等用户关心的技术。在集成图形核心方面,全系列Ivy Bridge处理器都升级到了HD Graphics 4000系列,其中M系列集成图形核心的基础频率是650MHz,U系列稍低一些,为350MHz。
第三则是具体的产品型号。Ivy Bridge至尊版只有一款Core i7 3920XM,默认频率为2.9GHz,睿频加速频率高可达3.8GHz,图形核心默认频率650MHz,睿频加速高可达1300MHz。内存方面不仅仅支持DDR3,还支持低功耗的DDR3L,TDP为55W。四核心产品有两款,分别是Core i7 3820QM和Core i7 3720QM,主要差别在于前者频率和高睿频频率分别为2.7GHz和3.7GHz,后者为2.6GHz和3.6GHz,此外二级缓存也分别为8MB和6MB,TDP为45W。双核心有三款,一款Core i7系列,型号是Core i7 3520,默认频率和大睿频为2.9GHz、3.6GHz,三级缓存为4MB,TDP为35W,两款Core i5,型号是Core i5 3360M和Core i53 320M,默认频率和大睿频频率依次降低到2.8GHz、3.5GHz以及2.6GHz、3.3GHz,三级缓存也缩减到3MB,TDP依旧维持35W。后则是面向超极本的U系列,型号Core i7-3667U和Core i5-3427U,都是双核心设计,默认频率和大睿频分别为2.0GHz、3.2GHz以及1.8GHz、2.8GHz,三级缓存分别只有4MB和3MB,TDP维持在17W。
按照惯例,移动版本不需要多卡互联等功能,因此全部以H打头,目前有HM77、HM76、HM75以及面向超极本的UM77四款。针对商务领域的有QS77和QM77两款。由于具体规格尚不清楚,因此就不多做介绍了。
总的来说,Ivy Bridge相比Sandy Bridge主要在于更新的工艺、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强的功能, 性能方面的进步不算特别大。从目前英特尔的市场情况来看,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路线图发布产品即可,这样平稳而有预见的产品进化步伐也是市场和玩家都乐于接受的。对Sandy Bridge的用户来说,手中的CPU性能依旧不算落伍,因此购买Ivy Bridge的欲望不会太高。即使要升级,原有的6系列主板也可能不需要更换。这样看来,2012年有可能成为玩家升级热情相对较低的一年。不过对新装机或者新购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来说,Ivy Bridge更低的功耗和更多的功能依旧拥有不小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