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一次的内存跌价会持续如此之久?面对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部分上下游厂商,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比较清晰、接近事实真相的答案。
内存产业作为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具备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历史上有不少大厂曾经涉足这一领域。然而由于内存颗粒生产资本投入庞大,且设备折旧比例高达50%左右,所有的厂商必须产能满载生产,降低平均折旧成本,才能比较顺利地收回投资。所以内存产业每当遇到供需不平衡时,很难出现厂商之间自律性减产。往往是具有成本竞争力优势的厂商,越是遇到这种时机,越是会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逆势扩充产能,期待相对弱势的厂商不堪亏损退出市场,自己可以趁机做大。这也是为什么在2007年内存一路狂跌,2008年需求相对不旺的情况下,三星、海力士(Hynix)等多家大厂依旧积极扩充产能的原因。
之前几次内存价格狂跌,由于当时很多知名的内存颗粒生产商,都是大型综合性集团的一个事业部门而已,这些集团很容易会选择将内存事业部门出售,为集团财务止血。但在数次潮起潮落后,现在的内存颗粒厂商中,除开三星电子依然算是综合性集团,其它内存颗粒厂商如海力士、美光、奇梦达、尔必达,以及台系厂商力晶、茂德、南科都是仅仅生产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公司。
对这些厂商来说,退出就意味着从这个市场永久消失。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他们很难选择退出。在需求无法提升的情况下,所有的厂商依旧通过各种策略,继续扩大产能,提升制程工艺,希望能够通过压缩成本活下去。厂商类型和心态的改变,外加内存市场需求不旺,是近两年内存价格一路狂跌不止的终因素。
2008年年底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导致IT市场需求短期难以回升。需求的疲软使得内存颗粒价格难以迅速反弹,内存颗粒厂商在持续亏损下现金流濒临崩溃。而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也让内存颗粒厂商难以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这一局面下,即便后胜出,相关厂商可能也都奄奄一息,后难逃被某些资本恶意收购的命运。面对即将同归于尽的局面,从今年9月开始,各家内存厂商之间已经开始相互试探,并且拿出诚意降低产能,期望业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让内存颗粒价格止跌,避免后的多败俱伤。
从目前的情况看,内存颗粒厂商已经完成了两轮减产,第三轮减产也在计划之中。
9月初,受到当时内存颗粒现货价格已经下滑至成本价的压力,台系内存颗粒大厂力晶带头减产,宣布12英寸厂即日起减产10~15%,减少投片量1.3~1.9万片,减产幅度约占全球内存颗粒产能的1.5~2.0%。随后,力晶的盟友日系大厂尔必达宣布日本广岛厂减产10%,减少投片量约1万片,占全球内存颗粒产能约1%。9月22日,全球第二大内存颗粒厂韩国海力士宣布加入减产行列,旗下8英寸厂除了每月10万片产能的M8外,全部停产。而M8除开内存颗粒外,还生产NAND闪存颗粒和CMOS感光器件。海力士此次减产,约占全球内存颗粒产能的3~3.5%。
华亚科在确定美光入主后,宣布于11月开始先减产20%,以准备进行技术转换。自11月开始,产能会逐步下降,预计于明年1月产能降至零。南亚科技也暂停了Fab3 Phase2的扩产计划,转而先对Fab3 Phase1的3万片产能做技术转换。茂德则宣布停止8英寸产能,12英寸产能虽未对外正式宣布,但根据来自上游厂商及下游客户的消息,茂德10月12英寸产能投片量已减少约5万片,11月、12月12英寸月投片量减少约达7万片。此外,力晶在11月可能再减产2万片。
茂德尚未对外公布,但有可靠消息指出,其将于明年1月进行为时一个月的岁休。南科也预计在明年1月将其12英寸厂投片量降为零,做转进美光技术的准备。力晶亦可能在明年1月农历春节,进行约两周的岁休。
经过三轮大规模的减产后,内存颗粒的产能在明年第一季度会降到一个相对的低点。不过内存的价格是否会就此坚挺起来,很难有定论,接下来还要看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