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型计算机》4月下刊“DIY经验谈”栏目中,我们推出了《打造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计划并进行了平台搭建。在经过综合分析和对比之后,我们得到了超迷你平台的小内部尺寸:长170mm、宽170mm、高6.35mm。不过搭建平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了内涵之后还要有外在的包装。因此我们在本期推出了《很小很强大——打造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系列专题的第二篇——机箱制作指南。
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的机箱制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可以归为MOD的范畴,不过在本次方案中大的诉求是体积小而非造型的个性化,这与目前主流的MOD思想不太一样。因此本期的机箱制作指南也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控制机箱空间以及整体制作和细节规划上,对于个性化的定制我们将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给大家。
机箱定制的框架材料通常有钢材、铝合金、密度板、木材、亚克力等几种,从质感来讲钢材、铝合金是首选,不过从成本和加工的容易程度来说亚克力是恰当的选择。
用亚克力板加工机箱顶盖和侧壁,综合费用不超过100元
加工好的机箱部件可以用氯仿(三氯甲烷)、UV无影胶等进行固定
通常MOD玩家在制作机箱时会选择0.8cm甚至1cm的亚克力板,这样在制作时可以选择使用螺栓固定或者热熔方式连接。不过考虑到本文只是为了实践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的制作过程,因此我们选择了成本更低的0.3cm亚克力板做侧壁,0.5cm亚克力板做顶盖和底板。
制作机箱是一个细致活儿,有加工条件的读者(拥有加工设备的专业MOD玩家)可以自己制作,否则的话好是交给专门的加工企业,用户只要提交对应的图纸即可。不过很多人在制作之前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会造成机箱部件报废的后果,因此我们实际体验了从加工到组装的整个过程,总结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细节供大家参考。
根据计划机箱底板的空间要能容纳下Mini-ITX主板以及侧放的2.5英寸硬盘,再加上机箱四壁的厚度,因此需要做成18cm×19cm的长方形,顶盖也是相同的尺寸。这两个部件加工的关键是孔位的规划,其中底板上要确定Mini-ITX主板的四个固定铜柱孔以及两个硬盘固定孔;顶盖上则要设计四个电源固定孔。
加工准备不足造成了打孔错位
这些孔位可以提前在图纸上规划,也可以拿着主板在待加工的亚克力板上做标记后打孔。不过要注意的是好在切割底板之前打孔,否则可能因为板材变小难以固定而造成打孔错位(我们在加工中就出现了这种错误)。
主板的所有接口都集中在机箱背板方向,因此要合理设计以保证所有接口不受影响。我们制作的机箱背板是直接切割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窗口,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演示。
直接根据主板挡片的尺寸加工背板可以保证良好的兼容性
实际上用户在操作时有两个更好的选择,一是根据手中的主板接口布局加工出对应的孔位,二是根据标准主板挡片的尺寸切割出一个长方形窗口以固定主板挡片。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做出的背板效果更美观,但兼容性较差;后者可以兼容各种主板接口,但是不够坚固和协调。
超迷你机箱的大问题是散热,虽然我们之前选择配件时已经尽量考虑了低功耗产品,但是合理的风道设计依然非常重要。从实际主板和机箱布局来看,采用上进风、左右后侧出风的设计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可以保证机箱中唯一的风扇在为CPU散热的同时兼顾电源等部件的散热。出于这种考虑,在制作主板左右侧板和背板时要加工出足够的散热孔。
机箱左右侧板和背板要加工出足够的散热孔
坦白讲,我们在制作机箱模板时并没有考虑到电源开关位,因此无法加入正常的主机开关。用户在自己制作时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好是提前准备好开关元件并根据其造型在前面板上加工出孔位。这些开关在电子城很容易找到,大家在加工机箱前准备好就行。
在整个机箱的制作和组装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没有估计到的小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之外,其它的诸如电源输入线的孔位预留、多余线材的捆扎以及裁剪等考虑得都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对终的机箱整体效果和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因此用户在自己设计制作时一定多加要注意。
终做出的主机长宽尺寸比杂志还要小很多
不过总的来说,在完成机箱制作步骤之后我们的“打造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计划已经基本完成。这样一台超迷你平台客厅电脑几乎已经是目前采用普通平台的小电脑,各位读者朋友有没有兴趣来挑战一下电脑体积的极限呢?欢迎大家将自己设计的特色迷你主机方案发送至chenzl@cnit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