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谁在看你?

谁在看你?

2014-10-11童子军《微型计算机》2014年9月下

关于手机安全,听听导演怎么说

作为《窃听风云》的编剧、导演,庄文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曝光:“以前我们拍类似影片,道具需要用到电线,需要安装。但现在这些工具早已被淘汰。现在真正的窃听,是根本不用安装任何窃听器的。拍《窃听风云》前,我们的道具人员帮我们去找这些东西的时候,发现在深圳华强北买的比自己制作的更便宜和精美,那里有现成的打火机窃听器卖,而且什么牌子都有—我们在创作时能想得到的可能性,人家早已在销售了。

庄文强还透露:“我认识一个黑道大哥,他每次出来都有三部手机在身上,谈事的时候找没人的地方,把手机电池拆掉,一起装进随身带的塑胶袋里。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带四五张电话卡,这样让他们觉有安全感。”随后开玩笑说,“知不知道为什么黑帮谈判喜欢到浴室里谈?因为电子设备一般是不能在水中使用的,洗桑拿你不能穿着衣服下水吧。”

持续发酵

8月29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曝光了小米窃取用户隐私。该报道给出了小米4的画面,并提到小米窃取用户隐私首先是被中国台湾省监管机构发现,以及小米公司的紧急声明。之后,《朝闻天下》称栏目组向小米公司发出了“大陆用户隐私回传”的相关质疑,但小米公司没有回应。

由于涉及到中国大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现状,事情闹到登上央视的地步,可就真的很大条了。截至本刊发稿日,小米公司亦未通过官网、微博、微信或是其他媒体等有效途径释放出相关回应和说明。

实际上,早在2012年6月11日,国内知名漏洞报告平台“乌云”就曾曝光小米手机MIUI系统存在漏洞,可造成用户短信、联系人、密码等大量敏感数据泄露,涉及所有MIUI版本。

“乌云”爆料称,小米手机的MIUI系统存在高危漏洞,直接将用户隐私数据明文备份在SD卡中,包括联系人列表、短信内容、Wi-Fi密码以及本地应用程序的私有数据等。同时,MIUI也未对备份信息进行加密,使小米用户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任何一款安装在MIUI上的手机程序,都可轻易获取小米用户隐私,甚至安装不良扣费软件。

同年7月30日,小米公司发表声明,称小米本地备份功能仅是将数据备份至本地SD卡,并未上传或泄露用户隐私数据,小米手机MIUI绝无私自泄露用户隐私。为了防止恶意程序读取本地SD卡备份数据,小米手机将后续更新中加入本地备份数据加密功能。

联系到两年前的这一漏洞事件,有业内人士调侃说:“现在看来小米不仅是轻视用户隐私有前科,安全风险有前科,就连迟钝的公关处理动作都是有前科的。”

更悲剧的是,在小米官方声明问世后不久,据新加坡媒体《海峡时报》报道,一名新加坡的小米用户近日向新加坡有关部门投诉,他的个人信息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披露,他在使用小米手机后,收到很多来自外国的垃圾电话。

虽然,这一投诉还在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委员的调查中,也很难说其个人信息一定是由小米手机泄露出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新闻很轻易地就会让所有人将之与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小米联系起来—尽管小米这一次有很大可能是被“冤枉”了。

你的知己在泄密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安全问题实际上一直都存在于每一个网络用户的身边。曾经有位输入法开发者透露,输入法可能就是懂你的知己,因为在手机上即使是输入银行密码,都需要你靠输入法来完成(电脑上可以用小键盘不通过输入法输入)。从斯诺登到《窃听风云》,从“XX神器”到“灰鸽子”,或许你可能觉得这些依然遥远。但是,你是否知道,没有人比你的手机更懂你。它知道你常联系的朋友是谁,它记录下你情绪激动时想说却又删掉了的话,它知道你的大姨妈周期,它知道你的银行账户……

针对这次小米的隐私门,我们后从三个角度来聊聊。

从用户角度来讲,或许绝大多数用户和媒体也不会拿着全球严格的安全标准来要求一家刚做出一些成绩的企业新贵,更何况是一家拥有广大粉丝基础的厂商。通过此前斯诺登和《窃听风云》系列,我们早已知道如果要网络购物、注册网站服务或者经常与陌生人通话又不想暴露你的真实身份,那么简单的办法就是购买一次性预充值的廉价手机(卡),或者囤几个过时的非智能手机,用完预存话费后随手将电话卡丢入下水道里。此外,如果想向移动运营商隐藏你的位置信息,手机关机再拔掉电池必须形成常态。手机安全问题从未有过完美的解决方法,也没有人愿意因此而过着公元前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不重视。但小米在声明中隐隐透露出的态度问题,以及对大陆用户的不告知、不提醒、不处理,却切切实实地会影响到用户的信任度。

苹果iCloud女明星私密照泄露事件再一次为整个行业的云服务敲响了警钟,不管是运营者还是使用者,都需要有更高的警惕。
苹果iCloud女明星私密照泄露事件再一次为整个行业的云服务敲响了警钟,不管是运营者还是使用者,都需要有更高的警惕。

从小米来说,这次事件在印度曝光后,有国际友人在《印度时报》留下“小米此举与华为类似”、“抵制中国手机”之类的评论。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此次事件充分展示了小米在海外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小米昂首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时刻,“隐私门”事件对于小米造成的信任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对其预期的销售目标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小米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对个人隐私保护、安全风险问题的漠视,以及其针对此次隐私门公关处理方式的“不完美”,给更多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敲响了警钟。

从行业来说,有微软、谷歌、苹果等一众巨头的前车之鉴,隐私门真不是天大的事情。但针对此次小米手机引起隐私争议,我国台湾省相关机构近日计划研拟未来厂商手机产品在出厂时进行硬件与内建App资安检验认证,同时未来也规划规范由业者自行送审,或公开信息两种方式确认产品安全性。那么大陆手机产业圈是否也能够构建一些可以让厂商和用户有所倚重的标准,以解决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

后,我们要聊到的是黑客通过攻陷iCloud密码获得了好莱坞一些女明星的私密照。虽然苹果已经发表声明称该次事件与苹果本身的服务关系不大,都是猜到用户名后进行密码破解。但显然这并不足以说服大家,苹果作为服务提供者,没有一丝一毫的责任。在云服务盛行的今天,看不见摸不着的云服务器上存储了太多用户的敏感信息,用户也在更大范围更高频率地持续使用云服务。“云”的概念不管是从运营者还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很显然,运营者对用户的敏感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安全机制与安全管理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使用者对自己的敏感信息也没有足够的警惕,似乎操作过程中没有第三者的介入就是私密并且安全的,殊不知这些信息经过网络存储到云服务器上,一路上会经过多少安全陷阱。小米是我们今天聊到的话题,但这并不是小米一家的问题,云服务的安全性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技术、环境与意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但显然目前大家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