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好久不见 索尼VAIO Pro 13

好久不见 索尼VAIO Pro 13

2013-08-22刘朝《微型计算机》2013年8月上

在索尼VAIO的轻薄明星编年史当中,即将添加一位新成员,它不是惊世骇俗的X505,不是优雅灵动的TT,不是精灵乖巧的P,不是偏执极致的X……但它的血脉,来源于VAIO沉寂许久却从未断代的轻薄设计灵魂,来源于自X505开始的疯狂追逐轻薄极限的设计基因,来源于对碳纤维材质与机身内部空间布局的高超技艺。在我的记忆当中,自2008年第一代VAIO Z推出以后,隔一段时间,便会用一款让人忍不住惊叹的轻薄明星产品震撼市场的VAIO似乎便沉寂了下来。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觉许久未曾再现。究其原因,PC市场的整体下滑导致VAIO市场策略的转变是根本因素,接二连三的妥协机型就是明证。所以,当我看到这款重仅1.06kg的13英寸机型——Pro 13出现的时候,不由长叹一声: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索尼VAIO Pro 13
好久不见 索尼VAIO Pro 13

1. 实际上,A面的金属质感并不强,这是碳纤维材质所决定的。日常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小心划伤漆面。

2. 转轴的处理很棒,质感很强,但是手握住这个地方,棱角分明的转轴会有些咯手。

3. 转轴左右两边两个小橡胶块在屏幕打开到大时能够起到垫脚的作用,这会让C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易于输入。

4. 因为没有机械硬盘,腕托部分可以做得很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热量产生。

5. 侧面的螺旋形设计看起来不错,不过散热口尾端微有些向下,在风量很大的时候,有些热风会往下跑。

6. ASSIST键依然得以保留,按下这个按键可以启动一个功能非常全面的VAIOCare软件,用以管理Pro 13。

7. 从这个角度看,Pro 13真的非常薄,因为机身这个部分做得薄。

再一次,攀轻薄巅峰

为了将机型的整体价格下探到市场主流,VAIO放弃了令人惊艳的超轻薄机型的持续更新。原因很简单,高昂的研发成本与居高不下的碳纤维价格导致了这类产品无法触及市场主流价位段。这就是无奈的市场策略,但是随着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的发布,以及VAIO重新调整产品线布局,一款能重现昔日辉煌的超轻薄机型终于来了。这就是Pro系列。这个系列分为11英寸和13英寸两种尺寸,无疑13英寸将成为具有佳平衡性的主流型号,我们拿到的就是Pro 13的中配机型SVP13218SC(型号能不能不要这么复杂)。

Pro 13毫无疑问又创造了13英寸机型的轻薄纪录,它的机身重量仅为1.06kg。这个数字代表着什么呢?13英寸的超极本主流重量(意即主流价位机型的普遍重量)是1.6kg左右,11.6英寸的主流重量是1.4kg左右,10英寸?按照这个递进的规律,或许在1.2kg吧,那么1.06kg?应该是8英寸机型的主流重量?所以Pro 13的轻薄设计,至少领先主流市场三个档次。重拾碳纤维材质与上游芯片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个成绩的两大因素,而十几年超轻薄机型设计的研发积累与技术积累,是实现它的关键。能将机型设计得轻薄的厂商有很多,但达到这样极致的,有几个?

我曾经带Pro 13出过两次差,每次都是一个单肩小包,刚好能够装下Pro 13,背起来东走西跑的感觉很棒,就像包里装了几本杂志一样,毫无压力,并且还能够获得背着双肩包同行羡慕嫉妒的目光。拿起来的感觉也不错,不会比一个重量较重的10英寸平板吃力多少,夹在腋下,从工位到会议室,或者是从客厅到卧室,就跟夹着两本杂志一本纸质笔记本一般轻松。如果打开顶盖,那可是比一两本书精彩丰富得多的Windows世界了,这种感觉,很棒。

再一次,兼顾性能

VAIO的超轻薄机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打造极致轻薄的同时,并不会丢掉使用舒适度与性能。而这两者之间,恰好是矛盾的两面。VAIO之所以是VAIO,就在于它能够在矛盾两面当中找到佳的平衡点。回到Pro 13上来,这款机型采用了酷睿i5-4200U处理器,配以4GB内存和256GB固态硬盘,成为一个强大的组合。具体到性能的实际表现,我想主频1.6GHz并能睿频加速至2.6GHz的酷睿i5-4200U处理器已经能够表明一切,但我们不妨来看看PCMark 8的测试结果,在HOME测试当中,Pro 13的得分2500左右,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实际体验上,Pro 13在Windows 8系统下有着优良的表现,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大部分移动处理器性能已经足够满足用户所需,我们需要关注的,则是超极本的显卡配置。Pro 13这样一款极致轻薄的机型自然不可能配备独立显卡,不过得益于Haswell核心在显卡上的增强,HD Graphics 4400显卡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比如在流行的《英雄联盟》游戏当中,1080p分辨率下,Pro 13也能够在中等效果下保持基本流畅。运行主流网络游戏娱乐一下,Pro 13完全能够胜任,而大型3D游戏,显然不是这款轻仅1.06kg的超轻薄机型的菜。能文,极致轻薄,能武,主流性能,Pro 13完全继承了VAIO超轻薄机型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VAIO明星。

作为一款13英寸机型,Pro 13的机身重量控制在了惊人的1.06kg,这个数字即便放在11英寸机型当中也足够优秀。或许一组图片能够展示Pro 13的极致轻薄。Pro 13的电源适配器多了一个USB输出接口,能够输出5V/1A的电流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我不禁为这个设计大声叫好,出差的时候终于可以只带一个充电器了(示意图)!

作为一款13英寸机型,Pro 13的机身重量控制在了惊人的1.06kg,这个数字即便放在11英寸机型当中也足够优秀。或许一组图片能够展示Pro 13的极致轻薄。Pro 13的电源适配器多了一个USB输出接口,能够输出5V/1A的电流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我不禁为这个设计大声叫好,出差的时候终于可以只带一个充电器了(示意图)!

作为一款13英寸机型,Pro 13的机身重量控制在了惊人的1.06kg,这个数字即便放在11英寸机型当中也足够优秀。或许一组图片能够展示Pro 13的极致轻薄。Pro 13的电源适配器多了一个USB输出接口,能够输出5V/1A的电流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我不禁为这个设计大声叫好,出差的时候终于可以只带一个充电器了(示意图)!

作为一款13英寸机型,Pro 13的机身重量控制在了惊人的1.06kg,这个数字即便放在11英寸机型当中也足够优秀。或许一组图片能够展示Pro 13的极致轻薄。Pro 13的电源适配器多了一个USB输出接口,能够输出5V/1A的电流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我不禁为这个设计大声叫好,出差的时候终于可以只带一个充电器了(示意图)!
作为一款13英寸机型,Pro 13的机身重量控制在了惊人的1.06kg,这个数字即便放在11英寸机型当中也足够优秀。或许一组图片能够展示Pro 13的极致轻薄。Pro 13的电源适配器多了一个USB输出接口,能够输出5V/1A的电流为手机等设备充电。我不禁为这个设计大声叫好,出差的时候终于可以只带一个充电器了(示意图)!

 

再一次,舒适好用

超轻薄机型在设计上,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性能与使用舒适度的问题,特别是后者,主要体现在键盘手感不佳,机身不够坚固等等。在这个方面,Pro 13做到了80分。Pro 13采用了全尺寸键盘,与一些毫无键程可言的超轻薄机型相比,这个键盘的手感还不错,键程虽然较短,但足够清晰,回馈力度适中,长时间输入并不会有什么问题。我的这篇稿件,就是用Pro 13一气呵成,几个小时的键入,也没有给我使用其他键程不理想键盘的疲劳感觉。另外,Pro 13的触摸板非常宽大,但整体式的设计让触摸板按键手感不佳,并且我经常不知道右键具体是要按触摸板的什么地方,无奈只好每次都去按右下角,感觉并不方便。不过这一代超极本的触摸板使用率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因为触摸屏的配备可以在进行一些按钮较大,不需要精细定位点击和移动的时候用以取代触摸板。比如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上下滑动我就非常喜欢用触摸的方式来完成,比使用触摸板的体验要好很多,也更加轻松。只是笔记本电脑不比平板,屏幕离使用者距离较远,频繁的操作姿势还是有些别扭。

接口布局也是使用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上,Pro 13无法让我满意。做我们这个工作,会经常性地出差,而目前国内酒店网络的现状相信大家也知道,无线网络的普及率并不高。所以,我还记得在机身薄到极致的VAIO X上发现利用开合设计安放的RJ45网线接口时那种惊喜,并进一步佩服VAIO设计师照顾用户体验的那种偏执劲头。很遗憾这个接口终于在Pro 13上被取消了,为何不能延续VAIO X的设计呢?一同被取消的还有连接一些老式投影仪需要用到的VGA接口,这同样是一个遗憾。Pro 13机身前端与左侧并没有任何接口,机身右侧设计了两个USB 3.0、一个HDMI、一个SD卡槽。如果我外接鼠标,那么USB接口就只剩下一个,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观察了一下,抛开机身内部布局来说,完全可以将HDMI等接口放置在机身左侧,并在右侧再增加一个USB接口,这样就不必为Pro 13再买一个USB HUB以备不时之需了。

散热上,在中等负荷下,Pro 13的热量控制得很好,但是在高负荷下,机身底部左侧区域的发热量就有些大了。这样炎热的天气里,高负荷时把Pro 13放在膝上操作,加一个隔热垫是必须的。当然,除了游戏之外,也很少有应用能够让Pro 13的底部变得热起来。

Pro 13标配有NFC功能,可以与其他支持此功能的索尼设备通过触碰的方式连接,非常方便(示意图)。
Pro 13标配有NFC功能,可以与其他支持此功能的索尼设备通过触碰的方式连接,非常方便(示意图)。

Pro 13的键盘还算好用,虽然键程还是略有些短,但手感不错。
Pro 13的键盘还算好用,虽然键程还是略有些短,但手感不错。

合上顶盖,依旧能够看到电源键指示灯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细节设计。

合上顶盖,依旧能够看到电源键指示灯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细节设计。

Pro 13的扬声器被设计在了转轴处,通过屏幕的反射后声音才被传向使用者,这样的设计实际效果不错,足见巧思(示意图)。
Pro 13的扬声器被设计在了转轴处,通过屏幕的反射后声音才被传向使用者,这样的设计实际效果不错,足见巧思(示意图)。

再一次,娱乐非凡

说到一款超极本的娱乐,其实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屏幕与扬声器,性能我们前面已经说到,那么这里就来说说屏幕与扬声器。Pro 13是一款采用了13.3英寸屏幕的机型,而这块屏幕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它使用了VAIO名为特丽魅彩移动显示技术(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迅锐图像处理引擎(X-Reality for mobile)、绚丽黑曜面板……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这些拗口并且意义难明的技术到底是啥,只需要知道,VAIO在Pro 13的显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带来的效果就是看起来更加的艳丽养眼。艳丽的色彩配合1080p分辨率的精细,Pro 13显示屏的视觉效果确实不错。从三原色的纯色显示来看,Pro 13的蓝色略显厚重了一点,绿色稍轻,红色的表现是好养眼的。另外颜色的过渡也比较自然,不会出现层层叠叠的现象。

扬声器方面,Pro 13的设计足见巧思,它将扬声器设计在了下沉式转轴上,当屏幕打开时,扬声器正对着屏幕而非使用者。实际上屏幕与转轴之间的夹角空间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腔体,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就经过屏幕的反射和这个腔体的放大之后传出。当屏幕角度打开到大,高音更加清晰,屏幕打开角度越小,中低频的表现更好。这非常有趣,如果你对声音足够敏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环境,通过屏幕角度来找到适合的扬声器特性。除了硬件上的设计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VAIO名为醇音(ClearAudio+)的技术进行预设模式的调节,打开VAIO Control Center,点击声音质量选项,就可以看到音乐、视频两项预设以及两项自定义。

随着机身越来越薄,我们很难再见到圆柱形中轴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这种钻石切割的金属转轴,其实质感也很不错。Pro 13的触摸板非常宽大,但是一体式设计让我有时候找不到按键,使用体验打了折扣。
随着机身越来越薄,我们很难再见到圆柱形中轴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这种钻石切割的金属转轴,其实质感也很不错。Pro 13的触摸板非常宽大,但是一体式设计让我有时候找不到按键,使用体验打了折扣。

1. C面高负荷发热量分布图,可以看到热量集中在键盘中上部。
1. C面高负荷发热量分布图,可以看到热量集中在键盘中上部。

2. D面高负荷发热量分布图,热量集中在转轴附近,较为影响膝上操作的舒适度。
2. D面高负荷发热量分布图,热量集中在转轴附近,较为影响膝上操作的舒适度。

3. 索尼VAIO Pro 13的色域为NTSC 74.5%,高亮度为310.60cd/m2。
3. 索尼VAIO Pro 13的色域为NTSC 74.5%,高亮度为310.60cd/m2。

写在后

Pro 13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目前在轻薄量级上能与之匹敌的产品并不多,宏碁S7系列、三星900系列与戴尔XPS 13系列勉强可算三位对手。其中宏碁S7与戴尔XPS 13的机身重量都在1.3kg左右,已经与Pro 13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只有三星900系列以1.16kg(NP900X3E)的重量接近Pro 13,但相同的价位和尚未更新到第四代酷睿处理器都是900X3的短板之所在。所以目前来看,Pro 13处于一骑绝尘的状态。

令我倍感高兴的是,与以往VAIO超轻薄明星机型动辄两三万元的售价,更像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产品的过去相比,Pro 13在定价策略上显得更加亲民。我们注意到,Pro 13与上述三款竞争对手都处于同一价格区间:9999元左右。而更加极致的轻薄与第四代酷睿处理器的强劲性能,以及颇多令人称道的细节设计,让Pro 13成为这一价位值得推荐的机型。

在调整产品线,推出Pro、Duo、Tap、Fit四个定位清晰的系列之后,VAIO的产品显得更加专注,这也能让VAIO的设计力量集于一处,在某个方面走得更远——比如Pro 13的轻薄。无独有偶,三星也在近期调整了笔记本电脑产品线,调整的目的与VAIO相同:精简产品线,更加精准定位产品线,使产品更加专注。戴尔更是早在年初就将整个笔记本电脑调整为Inspiron、XPS、Alienware三条线。笔记本电脑,或者更准确地说,超极本市场,已经进入了精准定位,差异竞争的时代。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将陆续看到更多定位清晰,设计专注,表现出色的优秀产品出现。它们或许并不全面,但一定能够很好地满足特定人群的使用需要,并带来卓越的使用体验。Pro 13,就是明证。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