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大会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在前往巴塞罗那之前,我们曾经有过思考。有人希望看到大量的新品发布,有人希望看到惊艳的新技术展示。但事实上,MWC与众多展会一样,肩负的是引导市场潮流和展示未来热点的工作。至于全新产品的发布,坦白讲这并不是所有厂商的共同选择,正如这次HTC与LG抢在MWC之前发布了众人期待的HTC One与LG Optimus G Pro,而三星则将GALAXY S4的发布押后至3月14日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也将本次MWC大会的报道方向从传统的新产品展示改为了移动市场趋势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深度解读未来移动互联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更多展会信息(图片、视频、欧洲风情、记者随感……),敬请关注MWC iPad特辑!)
前晴后雨,这就是巴塞罗那MWC 2013期间的天气。在这场通信业界的年度盛会上,有人在阳光下大笑,有人在雨幕中黯然,与天气也很合拍。
为了给大家演示三星的Smart School解决方案,展台这位小伙子非常卖力地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可惜的是,下面几个课桌都没有学生。小伙子,你是好样的,敬业!
华硕、华为、中兴在2、3号馆各占据显眼的位置,用超大的展台来向全球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市场份额并不出彩,但是国产厂商依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争夺话语权。自3号馆往里,是个蓝色的身影—三星。霸气四溢的三区域主展台,神神秘秘的解决方案展区,络绎不绝的人群,并不算新鲜的GALAXY系列各员战将,似乎都在宣示着三星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MWC 2013,成了它炫耀的舞台。
这绝对是跑展会媒体人的圣地!诺基亚在展会的一角摆放了几个做成充电板样式的沙发,人们可以躺在上面休息。我每次路过都在想,要是能上去“充充电”就好了!
同样是在3号馆,另一个大会台在地面布置着3D绘画,看起来讨巧而有趣。画的上方矗立着两方大桌,零落摆放着几款机型,RAZR HD、RAZR i、又是RAZR HD、又是RAZR i……这就是昔日的王者摩托罗拉,只是它何时才能再启征程?摩托罗拉的对面,是诺基亚与Windows Phone的地盘。展台热闹非凡,各色人等穿梭其间,爆米花就着可乐,斜躺在沙发上口沫横飞,就像一个大派对。派对外围的展台上,各种机型缤纷上场,屏幕上却全是一个个方块。场面的喧嚣与产品的孤独,似乎形成鲜明的对比。
你没有看错,这是极少数有Showgirl的展台之一!当我怎么摆弄这台中性GRAN memo都拍不着理想角度时,这位美女看不下去了,走过来拿起手机就对着我笑,我必须立马举起相机就拍啊!
你并没有看花眼,这不是一只鞋,而是一部手机……CAT也推出了一款三防手机,展台工作人员拿着手机啪啪往地上摔,我只能说看得心惊胆颤。但怕什么就来什么,一位热情的小伙非要我摔一次……
索尼的展台用上百部Xperia Z组成了一个大屏幕,当这些手机各自显示主界面的时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这次因为要辗转数个城市,几乎要横跨欧洲,转乘飞机、火车各种交通工具,我不得不将数码装备精简到了极致,几乎就剩下工作必需的电脑和相机了。但我的背包里还是挤出了一些空间让给海联达Ai-PhoneJector微投。带上它,还真起了大作用。在巴塞罗那报道展会期间,白天我几乎都是处于暴走状态,把巨大的会展里外转了几遍。回到酒店整理完稿件已经精疲力尽。这个时候,躺在床上,将PhoneJector接上电脑或者手机,在天花板上投出一个目测60英寸以上的震撼画面,就可以舒舒服服开始欣赏电影了。这是一天放松惬意的时刻。除了能够将影院带上旅途之外,我之所以硬挤了一个空间带上它,还因为它可以当作移动电源使用,内置4000mAh电池关键时刻能够将iPhone 5喂饱两回。这样我完全不必冒着手机失窃的危险去使用会场提供的充电柜。作为一名没了电影与美剧就会死星人,下一个长时间旅行,我的背包还有它的位置。
移动互联行业持续多年的配置狂飙,在本届MWC上开始有了新的动向,纯粹的硬件配置不再是厂商热衷或直接PK的关键——在行业整体配置到达一定水准之后,硬件的提升对于用户体验的改变和提升已经没有那么明显,重要的是厂商以怎样的方式,来为用户呈现怎样的一套体验。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各家芯片厂商都推出了新的处理器方案,但总体来说“核战争”正在退烧:处理器的核心数不再像过去那样拼得你死我活,四核心处理器所带来的体验也并不一定比八核心差;同样的,不只是处理器,显示屏、摄像头等硬件配置也都呈现着新的面貌。
不可否认,科技本身一定是滚滚向前的,但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和市场都在回归理性,硬件既有不断跃升、刷新性能指标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能接受降级版、定位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入门型号的存在。甚至于,后者才是厂商要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是大和基础的消费群体。或者说,“回归理性”对于厂商而言,本身就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军备竞赛”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在过去的一两年,手机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少数能够掌握芯片、显示屏等上游资源的厂商的疯狂带动下,市场实际上产生了脱节的状况,小厂商被拖垮(更糟糕的是并没有垮,而是通过降低产品品质来节省成本,普通消费者实际上成为了受害者),即便是主流、一线厂商,也会在一片狂热当中盲目地去追求漂亮的参数,并为了参数去增加自己采购或生产的成本,这终也会转嫁给用户。
三星模糊手机与平板界限的8英寸智能设备Galaxy Note 8.0
因此,当看到HTC在MWC大会之前抢先发布的400万像素拍照系统的旗舰机HTC One,诺基亚在MWC大会第一天就大张旗鼓地召开发布会,带来的却是中端和中低端定位的新品(甚至包括超低价的功能手机)时,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市场回归理性的大趋势。重要的并不在于硬件的狂飙,好的体验并不会因为处理器主频数字的一点不同而有明显变化,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可以各据其位,精准地进入市场去满足特定的用户群体。
事实上,普通关注者会想要了解、关注的内容也同样在发生着变化,对诺基亚301和105(参考价格仅仅2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元)拍手叫好的关注者期待的是实惠的价格和简单而专注的通讯功能;华为P2等一系列国产机型强调的是不错的性价比;三星进一步模糊手机与平板界限的8英寸智能设备GalaxyNote 8.0、首款采用Firefox OS系统的中兴“Open”等,它们的重点也不是强调配置,而更像是在市场上“落子”,对未来潜在的市场进行抢滩登陆,并尽可能为用户呈现新的、不同的体验。
虽然没有过于追求参数,但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核心的产品类型,手机仍然在这届MWC上完成了新的定义:屏幕尺寸全面达到5英寸级,4.7、5英寸这样的尺寸似乎已经不能特别夸张地称之为“大屏幕手机”,而几乎成为了主流手机产品的标配。想想看,再往上还有三星8英寸屏幕的Galaxy Note 8.0和华硕7英寸的Fonepad——它们虽然都把自己放在了靠近平板的定位上,但既然提供了完整的通话功能,就不能怪普通用户这么去认识它们了。
去年下半年尤其从年底开始,5英寸级屏幕的手机产品就已经陆续出现在我们面前,夏普完成的5英寸1920×1080分辨率的屏幕规格开始让手机屏幕在扩大的同时,精度也再次飞跃。相比过去只是屏幕扩大而分辨率不变,那样的屏幕清晰度、颗粒感真是惨不忍睹。而在这次的MWC上,酷派9070和中兴Grand Memo的屏幕都达到了5.7英寸(不过两款产品的屏幕分辨率都是720p级别);华为的Ascend P2虽然定位并不算高,但屏幕也到了4.7英寸1280×720像素的规格;至于一向在配置和性价比方面重点考虑的LG和联想,它们在MWC上带来的Optimus G Pro和K900都采用了5.5英寸1920×1080像素的全高清大屏,让人非常期待实际的显示效果。
这样的屏幕规格意味着什么呢?现在主流的笔记本电脑不外乎是14英寸1366×768像素的分辨率,1440×900像素就算“高分屏”了,除了苹果的Retina系列MacBook Pro等极少数的几款产品,再往上几乎没有更高的选择。而现在手机上已经做到了全高清的分辨率,虽然受制于屏幕尺寸,让全高清分辨率的实用性打了一些折扣,但不可否认的是细腻的屏幕,经得起“放大看细节”等各种考验,或者说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同样的屏幕尺寸,我们当然有一万个理由选择分辨率更高的那一款。
相比屏幕规格的继续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同样是我们关注的范围,屏幕规格和显示效果往往跟耗电量成正比。而在这次MWC大会出现的新机上我们看到,电池的配置也在全面提升(不过这次并没有被作为重点):华为Ascend P2内置2420mAh电池,LG Optimus G Pro电池达到3000mAh,联想K900更是在6.9mm厚度的纤薄机身当中放入了3500mAh的超大电池……电池容量并不是搞定手机续航这一老大难问题的终解决方案,但却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折中办法,重要的是这让我们可以对当下手机显示屏全面迈向5英寸大关的趋势心里有底,对高质量屏幕的实用性有足够的信心。
“移动互联”的概念当然不局限于手机和平板这样具体的消费电子产品上,而是关系着我们一整套的生活体验。这当中,基于NFC来完成无线连接和数据传输也是各方畅想的未来生活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两年,虽然有产品陆续搭载NFC,但这种连接方式始终不愠不火。在大量演示视频当中出现的“碰一下完成QQ互加好友”、“碰一下交换电子名片”等时尚酷炫的应用虽然存在,但使用度实在少之又少—无论是当下的人们对这项应用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还是技术和设备本身并没有得到普及和传播,这都是摆在相关品牌、厂商(在MWC上准确地说应该是赞助商)们面前的问题。
但是在这次MWC大会上,NFC被重视程度很高,体验NFC甚至是今年MWC主办方GSM协会主推的项目之一,只是它的效果仍然不太好罢了。在MWC会场内设置有NFC中心和大量NFC体验区以及智能标签,方便通过随时随手触碰的方式来完成信息获取;在举办地巴塞罗那市区有多达300个消费地点可以通过NFC来获取优惠券实现打折;包括在进入MWC会场时,签到的环节也可以用NFC badge应用来快速完成。在现场,也确实是这种方式不需要排队,因为并没有多少人选择这种方式。甚至于赞助商索尼还准备了3500台NFC手机(Xperia T LT30p)并内置了包含有15欧元的NFC Visa购物卡,供媒体人员领取使用(不过需要在之前邮件确认)。如此大的投入,大会方面希望推进NFC的期待可想而知。说起来,索尼对于NFC的应用确实期待很高,之前索尼推出过多款NFC配件,在不少产品广告当中都呈现出NFC融入生活之后的便利与惬意。不过看起来,NFC要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连参加MWC的业内人士都并不太在意,要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还得各方多多努力。
另外在本届MWC期间,LG收购Web OS系统的消息也引来了不少关注,成为一个意料之外的话题。已经被惠普基本放弃的Web OS,在不少资深玩家心目当中依然是一个牵挂。而LG出来接手,至少让Web OS系统有了重生的可能—虽然LG表示并不会将其用在智能手机方面,而是要在智能电视等智能家电产品方面有所体现——LG总裁兼首席技术官Skott Ahn对此就表示,“LG计划通过Web OS系统,来提供一种直观的用户体验和互联网服务”,我们多少能想象到LG希望实现的效果了。具体来说,LG通过这次交易得到的是Web OS的源代码、相关文件、相关工作软件和Web OS的附属网站,但惠普仍然保留了Web OS的云服务部门和后端服务,LG可以通过合作与授权的方式来调动所有的资源。不过我们也可以想到,已经将Android作为自己手机产品主线的LG如果要转向显然并不明智,在智能家电上运用Web OS系统当中的一些专利技术,这确实是更现实且更加让人期待的事。
在这次MWC上,受人瞩目的不只是手机和平板这些硬件产品,各大运营商在大会上的表现也同样很有看点。并且因为对用户的大范围覆盖,运营商的动向甚至会产生更大和更深远的影响。而反过来,运营商也非常希望通过一些方式站到前台,在与终端厂商、开发团队的角力当中赢得更大优势和话语权。这样的趋势在过去几年的行业发展当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出端倪,在这次MWC上也继续得到深入和强化。
中国移动是所有参展运营商当中活跃、动静也大的一家,它们在展厅当中强调了4G产业链方面的内容,传递出自己是4G时代代言人的信息。在3G时代因为各种原因黯然失色的中国移动不可能让4G的蛋糕旁落,哪怕目前国内的牌照情况还并不明朗。即便一切顺利也要到下半年才会全面推进,但在MWC上大做文章却有助于TD-LTE的国际化推进,争取全球范围更多合作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加入,并且对自己进行宣传和推广(也是因为3G时代自己落后的关系),让更多合作方对自己有更大信心。或者说,中国移动一方面需要把自己推上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又需要“招揽”更多的伙伴,得到更多的支持。
终在MWC上,中国移动领军的TD阵营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LG、HTC、华为和中兴共同推出了各自的TD-LTE智能手机(当中值得注意的是HTC TD101,这其实就是刚发布的HTC One),并且它们都是目前各自品牌下的主力型号的TD版,竞争力丝毫不用担心。同时更有看头的是MIFI设备,包括中国移动自有品牌的两款和华为、中兴各一款,一共有四款LTE MIFI产品出炉,基本的配置都是支持5种模式和5个频带的LTE网络,支持多到10台设备进行连接。现阶段要让我们都换掉自己的手机进入4G时代多少还有些不现实,但用无线路由器的方式来享受4G生活,显然要可行得多。
除了在基础网络方面争取自己的位置,作为运营商还需要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比如爱立信在这次MWC上带来了运营商级工具来构建实时云服务平台的方案,同时面对消费者和企业用户,这将有力地支持运营商在生产生活当中转型,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相比第三方的服务商而言,运营商提供的云服务显然在安全性、稳定性和速度等各方面都更加让人放心,这也是运营商走向前台不错的突破口。
这次MWC大会上出现的新款产品或许并没有达到很多人心里的预期,但在水面之下却是暗潮汹涌。虽然iOS和Android占据了智能系统的多数市场,同时还有Windows Phone在迅速赶上,但在MWC之前和大会当中,系统方面的新人、新看点层出不穷:Ubuntu、Sailsifh、Tizen、Black Berry 10、Firefox OS,再加上被LG重新推上前台的Web OS,这次大会少见的多系统一起闪耀光芒(毕竟在过去多年,这部分已经非常沉寂和单调了)。
这当中,Tizen是个很有意思的项目。在这次MWC上,支撑Tizen项目推进的三星宣布发布Tizen的2.0版系统,同时带来的还有采用这一系统的开发者手机。作为三星和英特尔合作开发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Tizen结合了Maemo、MeeGo、Moblin等一大堆英特尔“失败案例”作品的特点(比如Tizen的圆形图标就很让人联想到MeeGo)。并且相比诺基亚与英特尔的合作,三星一方面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撑一个长期的项目,不会像诺基亚那样迫切想要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三星现在当然不会放过借助Android系统大踏步向前的好势头,毕竟经过去年一年,三星已经实现在移动设备领域的称霸。
不过三星也确实一直在准备后路,过去的Bada,现在的Tizen,三星都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进行着铺垫。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Orange也从一开始就“插手”到这一系统当中,它们在去年就已经签订了今年销售Tizen系统手机的合同(日本运营商DoCoMo也做出了承诺),这将有力地推进Tizen系统快速地成熟和进入到普通人群的选择范围。虽然客观的说,Tizen在短期内仍然不会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实际的影响,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诞生和进入到稳定的发展轨道,尤其在当下这个两强争霸或者三足鼎立的时代并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讲,黑莓的坚持、Firefox走出OS的第一步等,至少给未来带来了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当然,Android系统仍然是主流,各大终端厂商正通过不断推出和完善自己在Android上的专属应用,在Android系统上完成自己的生态系统——比如三星就通过S-Pen和相关的一整套应用,实现了基于手写的完整用户体验,并且在这次MWC上三星还发布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流媒体播放器HomeSync。这实际上是一个家庭私有云,将影音文件在家庭环境中的各种显示设备上播放;而华为在这次MWC上强调着自己名为“Cloud+”的云服务,基于Android系统来呈现云端备份、数据同步和文件存储等服务……通过应用和服务来淡化Android底层系统对用户的影响,强调自己的品牌,这成为MWC上一个明显的趋势—也难怪Google现在对Android系统和阵营越来越纠结。
相比终端产品方面按部就班的推陈出新,这次MWC大会上的芯片之争显得激烈得多,英特尔、高通、三星和NVIDIA各家厂商分别搭台唱戏。NVIDIA方面,四核心的Tegra 4具备72个定制的NVIDIA GeForce GPU核心,其GPU处理性能标称达到Tegra 3的六倍,力求实现更逼真的游戏体验和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显示效果。在国外媒体对其进行的跑分测试当中,Tegra 4得到的数字相当惊人,安兔兔达到36000多分。对此NVIDIA方面也非常有信心,NVIDIA的产品营销负责人Matt Wuebbling就表示,他们“对高通的产品了如指掌”,“Tegra 4的速度比高通的Snapdragon 600芯片快两到三倍”。
不过,市场比重更有优势的高通也不会示弱,在本届MWC上高通带来的是骁龙600和800系列处理器,其中明星机型LG Optimus G Pro和HTC One都采用了骁龙600,这本身足以说明方案的性能与综合表现,而800比600性能还要更强,同时功耗也更低。在展会现场,高通通过4K级高清影片的播放、大型游戏的运行等方式来展现8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而且重要的是,经过一两年的调整,高通的产品线已经非常完善,不同档次的芯片产品可以对应不同终端厂商的相应产品,并且体验统一、兼容性稳定,规模化的优势在今年还会进一步体现。
此外,三星的八核心处理器Exynos 5以及英特尔的双核心处理器产品线也引人关注,尤其去年还信誓旦旦要挖掘单核心芯片潜能的英特尔,今年就将定位移动处理器的Atom系列全面推进到双核心档次,并且它们还都支持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在运行时能支持四个应用线程同时运行,而且能耗也将得到控制。英特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移植自己在桌面芯片领域的理念与技术积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相比其他厂商想要在中高端芯片市场上有所表现,Marvell在低端市场的动向也同样很有看点,Marvell在这次MWC上带来了四核ARM Cortex-A7架构的SoC PXA1088,这意味着即便是强调高性价比的联发科,现在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在今年的低端智能机市场上,芯片之争将很值得一看,由此带动的终产品的价格走势也很让人期待。
对于诺基亚来说,在这次的MWC上还是显得孤单了一些——这就好像过去几年诺基亚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区别只是现在的诺基亚至少有了一个可以寄托的东西,那就是Windows Phone系统。在这届MWC上诺基亚独撑Windows Phone,推出的Lumia 720和Lumia 520虽然都不是旗舰级的产品,但它们都会是接下来市场上的主力,是会领衔销量的关键。而同样是微软阵营的HTC、三星等仍然主打Android,在这次MWC上动作不少,并且曾首批和微软合作推出过Windows Phone 7系统智能手机的LG也表态,不会急于推出Windows Phone 8产品。看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诺基亚仍要独行。
其它厂商不着急跟进Windows Phone 8系统(哪怕它们已经推出了相关产品,但也更多只是在市场上落子,对未来做一点准备,现阶段并不想加强宣传)的原因也可想而知,诺基亚要靠Windows Phone系统翻身,势必非常着急地推进新系统的完善,并期待开发市场和培养用户——这需要成本和资源,那么就让诺基亚和微软忙活去吧,自己等等再加入也不迟。诺基亚在坚持,同样是老牌厂商的摩托罗拉的状况也并不好,虽然被Google收购了手机业务,但就连Google自己都表示“现在摩托罗拉很难拿出让人发出一声‘哇’的产品了”。要怎么变才能请回用户,恐怕连摩托罗拉自己都不是太清楚。
或许和英特尔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会是一条路。虽然联想仍然在快速推进x86架构处理器的产品,但摆在英特尔面前迫切的事情是笼络更多的终端厂商壮大自己阵营的实力,合作历史悠久的摩托罗拉显然是很值得好好抓住的盟友。反过来,英特尔在芯片方面巨大的上升空间和持续的开发实力对于摩托罗拉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强调性能、控制功耗,回到自己工程师导向的路线来为用户开发可靠的硬件设备,这或许是一个低调但不失可行性的方案。
总的来说,在2013年,“波折”仍然会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对难兄难弟的主旋律,就看谁能先走出困境,不仅要活下来,还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已经是一个输不起的战争。
要说这次MWC上耀眼的明星,那当然非三星莫属,三星的多款产品不仅得到了MWC主办方颁发的奖项,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三星完成逆袭,在和苹果的PK当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相对于看起来有些后劲不足的苹果,三星的势头仍然是有增无减,在芯片、显示屏等核心领域的自主能力为三星在行业当中快速推进保驾护航,三星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全面覆盖,每个产品类型之间也形成了规模效应,帮助三星可以快速在全球市场铺开和深入。
在这次的MWC 上,三星不仅有GALAXY Note 8.0继续模糊平板和手机之间的界限,延续Note系列的开拓和创造的意义,还有中端产品Galaxy Express、新一代三防手机Xcover2等,看似随意,但其实也在继续补充三星已经非常完整的产品线。别忘了,三星还在这次MWC上向前来展会的媒体人士发放了GALAXY S4的发布会邀请函,一边告诉大家“我们更强的机器马上就要来了”(毕竟相比S3和Note 2的发布,时间间隔并不算太长),同时这样的做法也让人不禁感慨:大腕就是大腕,真是毫无顾忌。
另外三星还继续加强“软实力”,除了对Android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这次MWC上带来的家庭私有云服务也让人感受到了三星对未来的进一步考虑和布局。
中国力量在这次MWC大会上继续升温,无论是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华为和中兴这类兼顾网络建设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厂商,以及广大的国内手机品牌,在MWC上都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华为一方面发布自己的新款手机Ascend P2,同时也借中国移动强力宣传TD-LTE的东风,通过自己的MIFI等产品大量出镜,把自己和中国接下来的4G推进绑定到了一起,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两手都抓牢。
联想在这次MWC上同样动作不小,带来的K900因为有英特尔双核方案的加持,性能表现让人兴奋。在新的一年,联想势必还会继续在产品线上进行加强。要知道过去一年联想在手机行业重整旗鼓,这样的动作已经很快得到了回报,现在联想的出货量在国内排行榜上排到前几位,势头喜人。本身出货能力足够,又有从PC等产品类型打下的渠道基础,2013年的联想至少在国内市场,凭借在三线乃至更往下的市场上的用户基础,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中兴、金立等品牌同样在MWC上抓住机会展现自己,中兴除了推出大受好评的Grand Memo,能带来Firefox OS手机也是开始为自己准备多一个选择。
本届MWC 2013上,有很多厂商召开了发布会,而其中华硕的发布会看起来颇有几番新意。这场发布会不但由老板施崇棠全程主持,还发布了两款定位各不相同的全新产品。其中,Padfone Infinity是对原有Padfone系列的大幅度升级,几乎可以算是全新的产品,而Fonepad则是一款具有超高性价比的7英寸手机平板。详情如何,我们慢慢道来。
施崇棠先生登台做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之后,一位魔术师开始在舞台中央大变魔术。当然,与大家猜想的一样,魔术后变出了Padfone Infinity。这并不是Padfone 3,它更像是对Padfone系列的重新定位。作为华硕的旗舰机型,Padfone Inf inity采用了一块5英寸的Full HD(1920×1080)分辨率的显示屏,相对于上一代产品的4.7英寸720p屏幕升级了不少。另外它还采用了1300万像素、光圈达到F2.0的摄像头。在大家都较为关心的续航时间上,它以2400mAh电池交上了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答案。除这些,发布会现场还有一个较大的变化,那就是Padfone Infinity虽然采用了新的高通骁龙600处理器,但却不再强调它的“四核”特性,而是更加注重设计本身与体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似乎意味着不理性的“核”比赛将结束。除此之外,Padfone Infinity的机身工艺也值得赞赏,产品本身的整体感非常强,背部的拉丝金属处理也非常有质感。在产品介绍的末尾,高通全球CEO雅各布与中国联通副总裁朱立军也走上前为Padfone Infinity站台,与施崇棠一起组成了一个豪华的阵容。显然,华硕有极大的可能就这款产品与中国联通展开战略级的合作。
与配置、功能旗舰,售价也高达999欧元的Padfone Infinity不同,采用英特尔Atom Z2420处理器的Fonepad将是一款更加大众化的产品。施崇棠先生首先介绍了Fonepad的各项配置,比如英特尔处理器,7英寸1280×800分辨率IPS屏幕,以及双麦克风降噪技术等细节。然后,整场发布会迎来了高潮,施崇棠先生宣布售价为249美元时,现场的全球记者自发报以掌声,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惊喜。没错,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价格,而这个定价的背后,也耐人寻味。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有两种融合的趋势,一种是手机向平板融合,变得越来越大,一种是平板向手机融合,变得越来越小。毫无疑问,7英寸正好处于中间的位置,不上不下的尴尬让这类产品多数成为试水之作。但华硕显然不这样想,极具性价比的定价,似乎昭示了它将成为主流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