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继Air之后,另外一款注定将成为里程碑的MacBook。
按道理来说,身处现在谈论未来这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预言家或者半仙之类的专业人士之外,其他人确实不合适。但是面对搭配了Retina显示屏的MacBook Pro(以下简称新MBP),我敢肯定大多数人都难以保持冷静,发出以上类似预言的感概虽然有越俎代庖的嫌疑,但总比尖叫有内涵得多吧?与其他同尺寸机型相比,新MBP至少在两个方面已经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高级别,而且体现得很明显:超薄机身:具备强于大多数15英寸机型的性能,厚度却可以媲美13英寸超轻薄机型;前所未有的细腻画面:Retina显示屏的分辨率达到了2880×1800,远超之前高的1920×1200规格。
苹果一直在强调“领先”行业。什么叫领先?这就叫领先。之前是iPhone、iPad和MacBook Air,现在,轮到MacBook Pro表演了。
如果不是真实的数据摆在面前,我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一款搭配常规电压处理器和独立显卡的15英寸机型,厚度跟超轻薄设计的MBA差不多,这要放在以往,肯定是人人嗤之以鼻的夸张型愚人节笑话。但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意外,新MBP厚18mm,MBA厚17mm(厚处)。当然了,薄处只有3mm,而且机身前端比后端薄的外观设计,让MBA看上去比新MBP依然轻巧许多。但新MBP能将机身厚度控制在18mm,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主流15英寸机型的厚度往往在30mm以上,强调轻薄的15英寸机型厚度在25mm左右。三星倒是有一款15英寸机型厚度比新MBP小,14.9mm,但它是超极本,采用了超低电压处理器和集成显卡的配置,性能方面没法跟新MBP比。所以说,新MBP将主流性能15英寸机型的厚度控制标准,向上提升了一大截。现在笔记本电脑业界不是正在流行轻薄设计吗?新MBP树立了一个新标准,其它厂商想办法努力超越它吧。
采用SSD硬盘和取消内置光驱设计是新MBP的厚度能降下来的重要因素,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样的设计实现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采用SSD硬盘会带来一个直接的影响,那就是价格大幅提高。在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推出万元左右甚至更高价格的15英寸机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足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15英寸机型,哪怕采用了全SSD设计也未必会让消费者感兴趣。
苹果对Thunderbolt雷电接口可谓情有独钟,一口气提供了两个。
与机身厚度一起降低的还有键盘的键程,个人觉得新MBP的键盘手感比上一代要差一点
就算下定决心采用SSD硬盘以降低机身厚度,也还要面对一个可能更加棘手的问题:散热。新MBP的机身厚度相比前代下降了约1/3,内部硬件功耗或者说发热量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要在更小的空间内解决散热问题,就必须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新MBP为此做出了三点优化:
1.从机身两侧和后部三处吸入空气,加强机身内部空气流动,而且处理器和显卡这样的发热大户都处于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利于散热;
2.双风扇设计,比传统的单风扇设计更有效率;
3.风扇扇叶采用非对称排列,苹果表示这会带来更大的出风量。
新MBP比上一代MBP薄1/3,只比MBA厚的部位厚1mm。
运行《暗黑破坏神Ⅲ》之后,新MBP的C面高温度在48℃左右。
事实证明,这些设计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新MBP的散热表现基本没有受到机身厚度减小的影响。虽然运行一段时间的《暗黑破坏神Ⅲ》之后,新MBP的机身有些发烫,但大多数的独显笔记本电脑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而且散热表现其实一直都不是MacBook的强项。
与厚度一起降低的,还有重量。新MBP的重量只有2.01kg,加上电源适配器的旅行重量也只有2.32kg,这样的表现不但远远高于15英寸机型2.5kg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已经达到了13英寸机型的标准。不过相比之下,重量的降低还是不如厚度减少来得抢眼,索尼和东芝都有比新MBP轻的15英寸机型,戴尔也有一款15英寸机型与新MBP重量相当。新MBP的金属机身,其实有些分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以为1920×1200分辨率是15英寸机型的极限。一方面是因为从来没有笔记本电脑搭配过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另一方面是因为对15英寸的显示屏来说,1920×1080分辨率就会带来字体偏小、观看比较吃力的问题,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更高分辨率应该会让这个问题更加明显。所以,当新MBP搭配分辨率高达2880×1800的Retina显示屏,我跟诸位一样好奇:它用起来真的很舒服?
事实证明,新MBP搭配的Retina显示屏确实不一般。不但是目前显示效果细腻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其细腻程度完全可以用纤毫毕现来形容,而且比我们常说的显示效果“锐利”更上一个档次,它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晰。也就是说,只要视力没问题,你可以看清屏幕上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每个字和每张图片都好像变得更加真实。是的,我很喜欢这块Retina显示屏,相信只要见过之后,你也会迷上它。
Retina显示屏的实际测试数据也很不错,亮度达到354cd/m2,静态对比度达到1072∶1,NTSC色域62.49%,这样的数据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中很突出。由于支持IPS技术,Retina显示屏的可视角度能够达到178°,在各个角度都能看清楚屏幕内容。苹果表示,通过在Unibody一体成型机身中集成多层屏幕,新MBP不再需要单独的外覆玻璃,因此可以减少额外的视觉干扰。这是新MBP的画面更加通透,而且显示屏厚度明显降低的重要原因。
处理器和独立显卡都位于靠近机身后部进风口的位置,散热效果更有保证。双风扇设计是新MBP在瘦身之后还能保证散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风扇涡轮的不对称排列也很特别,据说可以降低噪音和加快热风排出速度。在高负载状态下,新MBP的风扇噪音实测达到了61dB,不过给我们的感觉还行,不会比55dB左右的其他笔记本电脑更吵。内置扬声器位于机身左右两侧,实际音效一般,没有提高,也没有变得更差。为了节省空间,新MBP的闪存硬盘是量身定制的,这在苹果产品上不新鲜,但在MacBook Pro上是头一次。容量达到95Wh的电池占据了机身内部超过1/3的空间,苹果一直很强调电池续航能力,新MBP也不例外。
任何的美好都要付出代价,Retina显示屏的技术规格决定了它的高成本。在像素密度如此高的情况下,面板供应商LG Display应该很难保证良品率。同时,Retina显示屏的功耗也有一定的增加。虽然目前没有关于功耗的确切数据,但从新MBP的硬件配置来看,在采用了与前代相近的处理器、显卡等硬件配置,并将电池容量从上一代的77.5Wh提高到95Wh之后,新MBP的官方电池续航时间依然是7小时。很明显,增加的电池电量就是为功耗更大的Retina显示屏准备的。苹果目前之所以只推出一款搭配Retina显示屏的MacBook,与Retina显示屏的高成本和高功耗特性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愿意花超过15000元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在MBA这样的13英寸机型上,很难保证采用Retina显示屏之后的电池续航时间,而长效电池续航一直是苹果产品设计的重点。
Retina显示屏的出现,还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应用程序在超高分辨率下的显示问题。例如我们常用的Word软件,不但菜单栏和新功能介绍页面都是模糊的,就连字体都不够清晰,完全看不到获得高精度显示的好处。在浏览网页时,有时会遇到图片发虚的情况。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好像将640×480分辨率的DVD视频,在1366×768分辨率的笔记本显示屏上全屏播放,一样会比较模糊。另外,过高的分辨率对游戏性能的要求也更高了。虽然搭配了GeForce GT 650M独立显卡,新MBP也不能保证《暗黑破坏神Ⅲ》在2880×1800分辨率和高画质条件下的流畅度。
按照以往的经验,以2880×1800分辨率运行的15英寸显示屏,字体肯定会小到难以观察,但是新MBP却依然保证了字体的合理大小。这是因为新MBP采用了与new iPad相同的矢量缩放技术,每个视觉像素背后都由4个物理像素(2880×1800正好是1440×900分辨率的4倍)组成,因此用户看到的屏幕内容其实与1440×900分辨率相似,但细节却可以更清晰。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第三方软件在Retina显示屏上可能出现显示模糊的问题所在。
新MBP的分辨率可以进行调整,“较大文字”和“更多空间”其实就是将分辨率调低或者调高。
如果非要尝试让新MBP按照2880×1800分辨率点对点运行,你可以试试SwitchResX软件。希望你能看清屏幕上的字……
新MBP预装的操作系统是全新的Mountain Lion,OS X系统的第9个重要版本。与前代相比,Mountain Lion的重要变化除了支持Retina显示屏的超高分辨率之外,还在于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在拥有了iPhone、iPad和Mac电脑之后,苹果已经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生态系统,Mountain Lion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设备联系得更紧密。
作为目前好的个人云服务软件之一,iCloud可以存放用户的照片、App、文档、日历等多种内容,并以网络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共享到用户的所有苹果设备上。Mountain Lion内部整合了iCloud功能,因此新MBP可以轻松访问与iPhone、iPad和iPod touch上相同的iCloud数据。
与很多云服务软件不同,iCloud的设置很简单。在"系统偏好设置"中点击 iCloud,输入你的Apple ID(可以临时注册),然后选择你要启用的服务即可。iCloud支持文档云服务功能,你在新MBP上对文档所做的所有修改,都会在使用另一台Mac电脑或者iOS设备打开这份文档时自动出现,反之亦然。因此你可以用iPhone或者iPad随时对未完成的文档进行修改,回到家,之前的修改都在新MBP上体现出来,直接继续之前的进度。是的,这里的文档共享只针对苹果自己的Pages等软件,不支持微软的Office等第三方软件。
iCloud的“Mail与备忘录”服务只默认捆绑了me.com电子邮件账户,自己使用的邮箱需要自行添加。新MBP的“邮件、通讯录、日历”中已经支持Gmail、163、126和QQ等大家常用的邮箱,设置简单方便,只需要输入邮箱的地址和密码即可。其他小众邮箱的设置相对麻烦一些,例如要把我常用的cniti邮箱添加到iCloud的邮件目录,就需要输入账户类型、收件服务器和发件服务器等信息才行。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在所有设备上都使用相同的邮件帐户,就需要在每个设备上都添加邮件帐户才行,否则你在新MBP上可以收到Gmail、163等邮件,但在iPad上却只能收到iCloud默认的me.com帐户邮件。
之前的聊天工具iChat被“信息”取代,你可以通过新MBP向使用iOS设备和Mac电脑的任何人发送信息,而且这些对话会在你的所有iOS设备或者Mac电脑上保持更新,因此可以很方便地随时继续对话。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的发送对象不一定是拥有Apple ID的用户,通过电话号码也可以发送,因此信息的使用灵活度很高。总的来说,信息的使用方式与大家常用的聊天工具比较类似,添加联系人,然后跟他或者她进行联系就行了。
“查找我的iPhone”可以通过互联网IP信息,对开启“定位服务”的Mac和iOS设备进行定位,而且定位很准确,特别是卫星定位,从我的iPad试用情况来看,定位误差基本在20米之内。所以注意了,如果公司或者部门统一用Apple ID,那么,你就需要好好想想怎么解释为什么明明跟老板说去见客户,结果却去了另外一个好地方。
如果Mac和iOS设备的“定位服务”关闭,那么可以选择“播放铃声或发送信息”、“远程锁定”和“远程擦除”功能。
“播放铃声或发送信息”可以帮助用户找到自己的设备,例如iPad被遗忘到柜子或者抽屉里,有铃声的提示的话会好找很多。如果真的丢失在外面,发送信息就很有用。你可以告诉拾到者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者表示自己将如何感谢,以重新拿回自己的iPad。问题在于,发送的信息在iPad上没有记录,因此你辛辛苦苦发送的联系方式或者感谢方式,如果对方没有纸笔记录的话,很可能就是一场空忙。要不,在信息里加一句“请用笔记录一下我的联系方式”?
“远程锁定”可以让iPad进入锁定状态,没有正确密码就无法使用。“远程锁定”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如果iPad原本没有密码,那么可以在启用远程锁定功能之前,设置一个4位密码,启用远程锁定之后,iPad就会提示输入密码再继续使用;如果iPad本身有密码,那么就直接沿用原来的密码锁定iPad。也就是说,如果有密码,那就直接锁定;没有密码,就为其设置密码再锁定。我觉得,“远程锁定”好可以在原来有密码的情况下,支持重新设定密码,因为如果原来的密码被别人知晓的话,远程锁定功能其实就没什么作用了。
如果对找回iPad绝望了,你可以选择“远程擦除”,iPad的数据将全部抹掉,并且将无法定位。我没有试用这个能“毁灭一切”的功能,各位在点选“擦除”时,也请三思。另外,以上所有功能都建立在iPad开启了查找我的iPad”选项的前提下,如果在iPad的icloud设置里面关闭“查找我的iPad”,那么发送消息、锁定和擦除都没法进行。
Safari浏览器、预览、备忘录、QuickTime等新MBP的预装应用软件,都集成了分享列表功能。通过这个功能,你可以在浏览网页或者照片的时候,很方便地通过邮件、信息、微博等方式与朋友分享,而且新MBP还直接支持国内广泛使用的新浪微博。只需要登录一次,你就可以在通知中心、Safari浏览器等软件里,直接发布新浪微博信息。同时可以添加位置信息,微博内容可以显示发布微博时你的地址,并可以在新浪地图上显示你的详细位置信息。
如果有人在微博上@你,不管在哪个程序下,都会在右上角任务栏附近收到通知。与其他功能一样,其他第三方软件不支持分享列表功能。
我个人觉得,通知中心是Mountain Lion操作系统各种云服务和分享功能的核心。正因为它的存在,iCloud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顾名思义,通知中心是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在这里,你可以集中查看来自信息、日历、Mail、提醒事项、微博等软件的信息,而且只要有必要,你可以随时进入通知中心查看信息:只需用双指从触控板右边缘向左轻扫,或点击屏幕右上角的通知中心按钮即可。不用担心错过或者对信息的处理不够及时,每个新通知到来时,都会在显示屏右上角显示横幅或者提醒,横幅会显示信息、微博等信息,并在5秒后自动进入通知中心。
在我看来,虽然地球人已经阻止了巴塞罗那宇宙队,但面对新MBP也只能束手无策。在18mm厚度的轻薄机身内,新MBP硬是塞进了高端处理器和中高端独立显卡等硬件配置,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兼顾了长续航和高性能的超薄机型,而且其搭配的Retina显示屏也开启了笔记本电脑采用超高分辨率显示屏的序幕。很明显,它在轻薄设计和显示效果方面的突出表现,完全让所有的其他同尺寸机型黯然失色。已经对MacBook Pro产生了那么一些审美疲劳的果粉,现在肯定有足够的更新换代的动力了。
我不是一名果粉,但与大多数人一样,我正变得越来越欣赏苹果。iPod、iPhone、iPad等设备无一例外地展示了苹果高人一等的产品设计能力,而且苹果具备的将创意实现和整合的创新能力,绝对让人尊敬。更恐怖的是,苹果已经打造了一个由电脑、手机、平板为主的完整生态系统,随着人们在各种设备之间互通有无的需要越来越多,iCloud代表的苹果设备数据交流的强大功能,将让苹果在市场上获得难以匹敌的整体优势。
新MBP的出现意味着苹果的又一次领先,其他同行们难道只能无奈地又一次追赶?
MacBook Pro | |
处理器 | Core i7四核处理器(2.3GHz) /Core i7四核处理器(2.6GHz) |
内存 | 8GB DDR3 1600 |
硬盘 | 256GB SSD/512GB SSD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GT 650M |
显示屏 | 15.4英寸(2880×1800) |
尺寸 | 358.9mm×247.1mm×18mm |
重量 | 2.02kg |
操作系统 | Mac OS X(Mountain Lion) |
参考价格 | 16488元/20988元 |
优点 | 兼顾轻薄与高性能,超精细的显示效果,出色的做工,丰富易用的软件功能。 |
缺点 | Retina显示屏还存在软件兼容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