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成功者书写,15年的时间,我们记住了那些成功的创新,享受着它们带给我们更舒适、更便捷的体验,却忘了另外一些同样曾带给我们惊喜、震撼的产品与技术。它们或因为时运不济,或因为策略有误,导致终败走麦城,但不容否认的是,它们也是创新15年的一部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在纪念成功者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回顾这15年间,那些不乏创新,却终失败的悲情产品与技术。因为有它们,历史才完整。
IBM Deskstar 120GXP是一款性能优秀的产品,但为什么却是失败的硬盘呢?2000年,IBM推出采用全新石英玻璃材质盘片的硬盘。新材料使得盘片的硬度变高,磁密度也更大,配合IBM第五代GRM磁头,Deskstar 120GXP具备了很强的性能。一时间,该系列硬盘名声大噪。但好景不长,仅仅半年后,不少购买了这款硬盘的消费者就发现,坏道、数据丢失、噪音、异响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玻璃硬盘”,这个一语双关的词成了IBM硬盘的标志。终的结果是毁灭性的,失去消费者信任的IBM终将巨亏的硬盘部门出售给日立。一款产品的失败,导致了一个品牌整条产品线的陨落。玻璃易碎,使用需谨慎。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新材质带来的不仅是性能提升,也可能导致悲剧,“玻璃硬盘”就导演了这一幕。
它是内存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项创新技术。Rambus DRAM(简称RDRAM),这个与公司同名的内存技术,因为将传统内存并行的方式改为串行,大大提升了内存的速度以及发展空间,成为当时具前瞻性的技术,并运用在英特尔Pentium Ⅲ和i820芯片组所搭建的系统中,一时风光无二。但问题来了,从SDRAM转向RDRAM并不容易。
内存厂商要面对的不仅是向Rambus支付高额的权利金,还需要彻底更改生产线。对消费者来说,RDRAM意味着昂贵,速度却快不了多少。在召回了“出师不利”的i820后,英特尔于2001年底推出了支持DDR内存的i845D芯片组,这也彻底宣告了RDRAM在市场运作上的失败。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忽视市场需求而推广新技术的典型失败案例。
创新的设计总是能带给用户新体验,比如键盘灯、可旋转的屏幕。但是也有一些创新让人感到困惑。海尔VM系列笔记本电脑就是这样的产品。我们不否认它支持笔记本电脑屏幕升降的设计确实非常新颖,但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一款12英寸的产品,将屏幕升起来后还让不让人用键盘了?退一步说,价格在一切都无用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但是终这样一款配备了CULV处理器的12英寸笔记本电脑重量超过1.7kg,价格高达26000元。可以说,这款产品综合了4000元产品的性能、14英寸机器的重量和顶级游戏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很少有产品能把所有的劣势都综合在一起,这款产品做到了。希望下次,它能死在创意阶段。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本来应该枪毙在创意阶段的产品竟然投放到市场上,还进行如此多的宣传,这才是它大的悲情。
曾经有这样一款主板,既可以使用AMD处理器,也可以使用英特尔处理器,它是精英PF88 Extreme。这款“百搭”主板的北桥通过一个特殊插槽搭配转接卡来实现对不同厂商处理器的支持。做法很创新,但存在的意义却很小。用户为什么要购买一款英特尔主板,却在转接卡上使用AMD处理器?倒不如直接买两块主板,用两颗处理器搭建两套平台,自由度更高。因此,PF88 Extreme出生后,也仅仅是在闪光灯下“秀”了几次,就完成了它的任务。它不需要市场推广,也不需要销量,唯一要做的就是给品牌加上一层“技术实力”的光环而已。我们需要创新精神,但更需要的是将创新体现在实用的技术、产品上,而非这样的噱头。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为技术研发人员浪费时间做出这样一款走秀的产品而悲哀。
翔升混血主板无疑是一个在设计上颇具创新性的产品。它通过在主板PCB上进行特殊处理,将原本分开的显卡和主板合为一体,在节省成本、突出特色的同时,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然而,混血主板只是下游厂商在日渐萎缩的市场中进行的新开拓,这种开拓的基础并不牢固,因为所有的技术规范和发展方向都把握在上游厂商手中。随着AMD APU以及英特尔HD系列核芯显卡的出现,混血主板存在的意义大为降低。可以说,混血主板输给了没有标准权和核心技术,它的出现只是DIY下游厂商的一次出人意料的尝试,而留下的也仅有回忆而已。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不掌握核心科技,不掌握标准权,创新的技术和思想也可以被轻易地挤出市场。
PS是Play Station,PSP是Play Station Portable,PSP手机呢?不是每一个顶着“PS”名称的产品都会成功。索爱Xperia Play就是其中悲剧的产品。这款被大家称为PSP手机的产品,有着一个让用户兴奋的,类似游戏手柄的键盘,但Android系统的应用已经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安。它到底能让用户玩什么游戏?Android游戏?自然能玩。但玩家期待的是PSP上的各种游戏大作,可它们在哪里?如果只是为了玩Android游戏,消费者的确没有太多理由去选择这样一款在软硬件上都没有什么优势的产品。加上当时高高在上的价格,它也就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四不像产品,没有准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USB的速度太慢了,特别是正经历“高清时代”数据爆炸的用户,很难忍受USB 2.0的速度。eSATA的出现似乎能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实际速度大约是USB 2 .0的3~5倍,一个接替USB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答案是否定的。eSATA没有供电能力,使用时还需要USB接口供电是它的一大硬伤。一旦USB接口速度提升到和eSATA相当的水平,eSATA就没人用了。果不其然,速度快、方便、自带供电的USB 3.0的出现,让eSATA被渐渐遗忘。即使是下一代eSATA开始自带电源接口,但又有谁在乎呢?eSATA的制定者,没有抓住USB 2.0过渡到USB 3.0之间的机会,让大好的市场在等待中流失。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流走的好机会,是不会再回来的。
6年前,它就让我们体验到了媲美SSD RAID 0的性能,它是技嘉i-RAM。i-RAM利用内存极低的读取和写入延迟,获得了连续读取速度和随机读取速度都超过100MB/s的成绩,实现了在当时看来有些穿越的性能表现—电脑开机后四五秒就能进入系统。可惜的是,技嘉在i-RAM上实现的技术突破,却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并非是1399元的价格,而是容量与供电—单张i-RAM只能支持8GB容量,而内存断电后数据会丢失。i-RAM虽然提供了独立的供电电池,但多只能维持16个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随着SSD在消费级市场中的日渐成熟,i-RAM注定只是一个过客。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技术应用虽有重大突破,但产品不够成熟。
微软和英特尔曾经构想了这样一个产品—它是用户随身携带的移动计算设备,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并与他人分享信息。终,它被命名为UMPC。为了达到构想中的体验,微软费尽心力地将效率低下的Windows系统强行装入,英特尔则将能耗比不高的x86处理器塞入其中。所以我们终看到了一个5英寸以上、带全键盘、厚重的“小型PC”。其实他们都错了,对于移动设备,用户完全不需要大而全的产品。UMPC的失败,给后人重新审视移动互联设备到底需要什么特质、应该怎么做、用户需求在哪里等重要问题的机会。终,我们才看到今天多姿多彩的移动互联设备,才有今天如此自由方便的移动互联生活。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落后的技术难以满足充满创新思维的需求。
在MacBook Air出现前,CULV的前景看起来很美好。作为英特尔主推的概念,CULV这个主打超低电压、低功耗处理器以及超轻薄理念的平台,在市场上名噪一时,其中不乏ThinkPad、戴尔等大品牌的支持。但MacBook Air彻底颠覆了这个局面,更薄、更轻、更小的它受到了用户的欢迎,CULV渐渐没人提起。虽然英特尔很快推出了全新封装的移动处理器,定义了全新超极本的概念,让用户也能用上和MacBook Air一样轻薄的产品。但这个时候,CULV早已从宣传中消失了。实际上,超低电压处理器仍然在英特尔新的移动处理器路线图上占据一席之地。它一直还在,只是没人再提CULV了。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一直都存在,只是改了个名字而已。
其实电纸书还没有彻底失败,但我们的确看到了一款产品从火热到衰落的过程。作为细分市场的产物,电纸书让用户获得了如实体书般舒适的阅读感。这其中,作为电纸书核心的E Ink显示屏功不可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阻碍电纸书进一步发展的也是E Ink。抛开技术垄断、成本高不说,发展缓慢的黑白屏才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当用户在彩色液晶显示屏的设备上看电影、聊QQ、刷微博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乎E Ink的阅读感了。今天,电纸书在各类平板、智能手机的围攻下,已日渐式微。大多数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一款平板来充当阅读器,至少看书看累了还能干点别的。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曾经的产品特色,在强大的功能和更多应用面前,渐渐变成了弱势。
DVD已经老了,谁来接班?在这个问题上,HD DVD和Blu-ray Disc曾掀起了一场长达6年的“战争”。从技术角度来说,HD DVD和Blu-ray Disc半斤八两,前者大20GB的单层容量和后者25GB的容量看起来相差并不大。而且HD DVD立足于DVD技术,并不需要伤筋动骨的大改动,相比Blu-ray Disc需要进行彻底的技术更新,HD DVD让厂商看到了“廉价兼容”的希望。可是终HD DVD却失败了,原因不光有Blu-ray Disc在兼容性方面的提升,还有那5GB容量的差距。当时主流H.264编码格式的1080p视频,加上多条次世代音轨,容量普遍在21、22GB,刚好超过HD DVD的大容量,这使得许多内容供应商偏向Blu-ray Disc。内容提供商选择谁,消费者也会随之接受谁。在这一场关键战役上,HD DVD输了。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少了5GB的容量,丢了整个市场。
你或许已经不记得了,在x86的世界中,除了英特尔、AMD和VIA,还有全美达。2000年,全美达推出了Crusoe处理器,相比主流的英特尔和AMD处理器,Crusoe在节能技术上极为先进,甚至当前的一些主流节能技术在设计思路上也借鉴了全美达的理念。比如处理器自动变频,深度休眠等。但Crusoe的硬伤导致了它的失败,那就是性能。“没错,Crusoe功耗很低,但是它的性能更弱,一旦英特尔将功耗降低到和全美达同样的水平,全美达怎么办?”事实也的确如此。英特尔通过降低电压、改进制程,使处理器的功耗大幅下降。而全美达后续新品发展不顺,市场认可度不高,面对竞争对手大而全的产品体系,全美达Crusoe终走向衰落。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使能在某些方面领先一时,也终将被超越。
面向大众用户,保证上网娱乐等基本功能,体积小巧便携性好,MID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诞生的。它是一个典型做减法的产品,但减法做得有些过了。在没有足够应用程序支持的情况下,说服消费者为这样一个只支持Wi-Fi,用来听歌、看电影、上网的设备买单,显然不太容易。但不得不承认MID的思路是对的,对于手持移动设备,需要做减法。直到几年后,采用iOS、Android系统的移动产品的出现,才造就了移动互联市场的成熟。人们终于看到了大批具有实用性、拥有丰富软件支持、功能多样化的移动互联设备。只是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还记得曾经有一款叫做MID的产品,试图提前几年让人们享受到这样的生活了。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不成熟的硬件、软件和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终带来了这样的结局。
谁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微星BigBang Fuzion就让AMD和NVIDIA的显卡在同一块主板上共存。它所采用的Lucid公司的Hydra芯片,能将需要渲染的3D画面通过交替帧渲染技术,传输给不同的显卡。然而这种混合显卡的效率取决于Lucid对每款游戏和每个可能使用Hydra的显卡的单独优化。想一想,就算是SLI和CrossFire双卡系统都需要NVIDIA和AMD发布全新的配置文件来适应不断上市的新游戏。而Lucid要通过自己的技术挑战NVIDIA和AMD的封闭体系,并且要对各类游戏做到全面兼容,显然比登天还难,也难怪微星只推出了一款这样的产品。
悲情指数:★★★
悲情原因:想法是好的,但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于这样一家小公司来说,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