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辑部之前的内部讨论会上,是不是要把超极本选入创新产品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的。反对派认为超极本实际上只是以往CULV超轻薄的一个延续,模仿苹果MacBook Air的痕迹明显,并没有什么独到的创新之处。赞成派则认为超极本核心理念的提出是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一次巨大的自我革命,与此同时,超极本在形态上的变化也体现了设计思路上的创新。其实不光是编辑部,所有人英特尔推出超极本概念之初也持怀疑态度,毕竟眼见为实,初的超极本也并没有什么太多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
不过,随着第二代超极本在形态上变化的凸显,我想英特尔想要把超极本打造成“好的PC”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在实现了“薄和超强”、“更安全”以及“可变性”的特性后,接下来的“可触控”和“平板与笔记本电脑的完美统一”的目标也成功在即。以英特尔的执行力,远期的“感官控制”也并不是遥不可及。这样来看,超极本还不创新,还有什么算创新呢?
超极本(Ultrabook)并不是芯片巨头英特尔的第一次尝新,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当中,英特尔一直试图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早先的上网本,以及更早一些时候的MID。尽管不算成功,但却为超极本概念的完善打下了伏笔。超极本作为英特尔目前新的产品理念,融合了此前英特尔的多种尝试。相比MID和上网本,超极本拥有范围极广的潜在消费群体,但同时它又非常精准地完成了对用户群体与自身市场位置的定位。
当然,任何理想都不能一蹴而就,超极本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因为超薄超轻的设计,超极本的音响单元目前还无法达到高规格;又比如,对于骨灰视觉系玩家所钟爱的《战地3》这类大型3D游戏来说,集成显卡版本的超极本还无法像独立显卡游戏笔记本电脑那样开高画质完全流畅地运行。但无论如何,超极本超轻便携、长效续航及快速响应的特性正好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未来在形态和操控上的创新也是让人期待的。
·12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超极本开始以基于32nm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开始,随后向基于22nm的Ivy Bridge处理器过渡);
·休眠状态下10秒内的快速启动时间;
·超薄超轻设计(1.3kg以内是目前超极本主流的重量数据);
·AOAC功能(Always online always connected),即在休眠状态下也保持数据更新(如软件更新等工作就可以留到用户结束工作离开电脑之后,让电脑自己去完成);
·对触摸屏等提供支持(尤其在Windows 8系统发布之后这项特性更有实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