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CPU研发史上绝无仅有的“倒退”,却是x86 CPU世界为瞩目的革新!AMD64位处理器大军压境,让不少IFans期待着能有一款重量级产品来重整英特尔威风。原以为超过4GHz的奔腾会来挑大梁,但英特尔前CEO贝瑞特(Barrett)的“惊世一跪”无疑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4GHz奔腾计划在那一刻烟消云散,让不少人暗自伤神了许久。
2004年10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产业会议上,英特尔前CEO贝瑞特为4GHz奔腾4计划的搁浅而下跪道歉。这一跪,彻底结束了处理器发展史上美丽的错误——持续多年的主频大战。开启了处理器设计以能耗比为优先级的新时代。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难料,英特尔的新架构直到双核大战开始后,才缓缓而来。而且主推的第一款产品主频仅1.86GHz。从4GHz到1.86GHz落差之大,让不少人觉得新产品是一种技术倒退。然而,这款主频仅1.86GHz的产品却在性能对比测试中轻松战胜了3.4GHz的奔腾D,一时竟让人难以接受。主频和性能的巨大反差让大家迅速且深刻地记住了这颗处理器的名字“Core 2 Duo E6300”,以及这款处理器的核心“Conroe”。有玩家亲切地称呼这颗新核心为“扣肉”。一时间,“你吃上扣肉了么?”成为玩家间热门的话题。
“Banias”的一个功绩就是成就了Pentium M和迅驰Centrino平台,让英特尔成功获得了移动计算领域的主导权。
犹太是神奇的民族。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商业天赋,还体现在他们的技术天份上。Conroe,这款彻底改变CPU市场格局的创新核心就萌芽于英特尔以色列实验室。从这里走出的产品设计思想,深刻改变了CPU技术的发展进程,至今都还在影响着整个CPU行业。
“Banias”的第二个功绩则是衍生出了Core Duo,为高能耗比架构像桌面进军做好了铺垫。
以往,移动处理器都是通过选择体制更好的桌面处理器芯片,经过降低电压、降低功耗生产而成。Pentium Ⅱ/Ⅲ时代,英特尔如法炮制,获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但在Pentium 4时期,由于架构的问题,需要很高的频率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性能表现。而当时的工艺不能支持移动处理器上到足够高的频率,功耗是个大问题。因此英特尔Pentium 4-M移动CPU未能获得足够高的市场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的实验室提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以性能功耗比为目标,为移动设备专门打造一款处理器呢?这个想法被英特尔所重视,于是不久后以色列实验室就推出了代号为“Banias”的架构,实际产品被命名为Pentium M,整个平台被英特尔包装成一个全新的商标:迅驰Centrino。
随后的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在进入双核心时代后,英特尔基于Banias的改进架构Dothan,发展出了双核心的Yonah,商业名称为Core Duo。这是酷睿处理器第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延续了之前Banias的诸多优点,维持了极高的性能功耗比水准,在移动平台上所向披靡。
“Banias”的终成果无疑是令人瞩目的Core 2,它帮助英特尔完成了由低谷到高峰的华丽转身,更给处理器设计带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后,英特尔将这个来自以色列的魔法施加在了桌面平台上。配合上创新的融合4指令发射技术,就诞生了对行业世影响巨大的Core微架构,Conroe就是第一款核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秉承自“Banias”的高能耗比理念,首次在x86架构上使用的4指令并发设计也是Core能够所向披靡,流芳后世的关键。(x86架构非常复杂,传统CPU都是3发射,而Core的4发射则一举将指令效能提升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