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推进的Android不只是让智能手机领域多了一种系统的选择,它还让整个手机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智能手机的门槛被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厂商有机会进入到一线市场,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雷军执掌的小米科技。初出茅庐的小米科技将双核、大屏、高配的小米手机价格控制到2000元以内,由此得到了高度关注,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主流机型的认识。不能否认,小米手机的性价比在去年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不过,时过境迁,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呈现出一种加速度的态势。那么问题就来了:小米是不是依然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呢?
无论是过去的非智能机时代还是现在,2000元价位一直是手机市场上的一个坎。2000元以内被约定俗成是“中低端价位”,产品定位不高,配置似乎也不会高,适合预算不多的普通用户选择拥有;2000元以上的价格则开始让人感受到距离。不过若要追求顶级配置,3000元、4000元的机型的几率显然更高一点,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似乎是非常自然的道理。
不过,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多款机型,正从过去一两年开始,逐步打破2000元智能手机在配置档次方面的“坎”。以小米手机为例,它之所以备受关注乃至官网时刻断货,不只是因为雷军“对乔布斯致敬”式的发布会,或者看起来似乎是饥饿销售的营销方式,而在于它确实改变了我们对这一价位机型的看法:它将4英寸高分屏、国内首款双核1.5GHz主频的处理器方案、800万像素(F2.4光圈)拍照系统、高达1930mAh的锂电池集于一身;加上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用户基础的MIUI界面;以及一系列细节的妥善处理(如石墨散热膜等部件),至少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小米在与一线品牌3000元乃至更高价位的机型进行PK时都不落下风。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普通用户群体来说,这已经足够有吸引力。小米手机的火爆销售状况是好的注解,根据小米科技公布的数字,开始正式销售后仅3小时就宣布10万台库存被抢购一空,迄今为止号称已经销售了超过100万台。尽管这一数字饱受质疑,但小米在市场上如火箭般的蹿红速度还是被人奉为2011年的国产神机。
小米手机不到2000元的价格,很容易让人有“试试看”的想法,还不赖的用户体验则进一步捍卫了小米手机的竞争力。普通用户们发现,在这样的价位上我们原来可以拥有顶级的配置—这促使整个行业需要做出改变,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
从小米手机发布到上市前后,关于其生产成本、小米手机是否是“赔本赚吆喝”之类的讨论非常活跃。与其说是大家担心小米手机的生存,倒不如说大家都在怀疑这样的价格是否能够提供足够靠谱的配置和后续服务。不过,既然“雷布斯”是生意人而非慈善家,亏本的事情自然不大可能出现。网络传闻小米手机的纯硬件成本不过1100元出头,只是小米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以网络直送的方式省去了渠道建设方面的成本,让1999元的终价格成为可能。相比之下,传闻中苹果iPhone、诺基亚Lumia 800等明星产品的纯硬件成本同样不高(Lumia 800成本据称大概在135美元~150美元之间),但渠道环节的开销也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算上软件(每台Windows Phone系统手机都会付给微软授权费)与品牌等价值,终我们得到的价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国产神机并不是传说中那样神奇。从硬件成本来看,1999元的小米手机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这只是一个开始,智能手机配置越来越高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厂商,在这一趋势中都必须拿出自己的本领,才能不被行业大潮甩开。国内厂商方面除了初出茅庐的小米手机外,华为、中兴等老牌通讯厂商也开始将核心技术上的优势转化到终端产品上;魅族、OPPO这样的新兴品牌则遵循“精品化”的路线;另外还有阿里巴巴与天语合作的阿里云手机、盛大正计划当中的盛大手机等等。除了价格,它们也都还有自己当家的卖点,无论是通讯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在应用方面的专属打造。在小米手机拉低行业整体价位的同时,各家厂商面对同质化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已经展开,进程之快,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
国际品牌方面同样毫不示弱,2000元以内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星、诺基亚等厂商在这一市场耕耘多时,其中诺基亚刚推出的Lumia 710给出了2000元出头的价格使得Windows Phone系统与普通消费群体距离更近,让对Android系统已经审美疲劳的用户们现在有了新选择。摩托罗拉则刚与联通携手,将自家智能机的价位压低到了千元左右,加上LG、夏普等,2000元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下智能手机的主流价位,且多具备双核处理器和大屏幕的配置。如果你稍加注意,会发现号称“国产神机”的小米,四周早就已经强敌环绕了。
那么,谁将有可能成为下一部“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