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核1GHz到双核,从双核到四核……不到两年的时间,厂商们的嘴中除了“体验”又开始多了一个关键词:四核。
在热闹非凡的手机领域,双核乃至四核手机处理器成为高端配置的“代名词”。或许有人感慨双核手机刚刚入手的时候,原本还只在纸面上的四核手机,竟神速地扑面而来。4月17日,HTC首款四核高端智能手机One X的正式上市,让“四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即将推出四核手机Ascend D quad的华为,宣布将会在明年一季度推出八核手机,更是让这场“核”战争多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智能手机出现后,手机逐渐成为了每个人的掌上终端,囊括了电视、电脑、掌上游戏机等任何可以实时接收信息及娱乐的设备,支撑起这些功能的必要因素就是手机强大的硬件配置,而处理器则是硬中之“重”。手机处理器从诺基亚时代独霸一方的简单的ARM9、ARM 11规格,到后来经过深度开发的Cortex-A8、Cortex-A9规格;从塞班时代绰绰有余的500MHz、600MHz,到现在的1.5GHz、2GHz,主频记录不断刷新。但主频的飙升还远远不够,在PC的惯性思维模式下,无论是厂商或者消费者对于处理器的“核数量”更为敏感。
2000年3月6日,AMD发布全球首款1GHz主频处理器AMD Athlon 1GHz,直到2005年4月AMD公司的双核处理器AMD Athlon 64 X2才现身,期间经历了5年时间。而反观智能手机处理器从单核1GHz主频发展至双核,却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从双核到四核,竟是不到一年,各大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了手机硬件的“军备竞赛”。
LG电子在MWC2012开幕前夕便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四核手机——LG Optimus 4X HD,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不过这种风头并未持续多久,在MWC2012正式开幕后,华为宣布了首款使用自主研发的四核处理器的手机——Ascend D quad。
此外在中国厂商中,中兴、天语都有四核手机推出,当然也包括了魅族。魅族MX四核智能手机采用了Exynos A9 四核处理器,并拥有32nm高K金属栅极技术制程,这种技术可以帮助降低功耗。按照官方的说法,和其前代相比会减低20%的功耗。新闻稿同时指出会比现有的双核机型整体性能提升60%,图像处理提升50%。
众所周知,自处理器诞生之日起,PC领域的“核”战就没有停止。而如今,手机处理器在移动互联时代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与电脑一样,处理器成为众多手机用户求性能和速度体验的“硬”指标,手机处理器市场大有当年桌面处理器大战之风范,几欲一触即发。
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一年比一年强悍,去年的双核处理器风光不再,今年四核手机强势出击,大有四核元年的感觉。在上游厂商推出多核产品后,有些手机厂商积极跟进,并很快推出四核产品。具代表性的就是苹果iPhone以及Android产品阵营,他们是多核产品的拥护者。据悉,新一代的苹果iPhone 5概念手机将配备四核处理器,处理速度更快,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可以运行画面更为绚丽的游戏,有人甚至预言四核苹果手机将促进手机游戏的爆发式发展。
然而,对于手机的多核化也有不同声音出现。诺基亚是“单核”主义者,自从诺基亚转入Windows Phone阵营后,至今已有Lumia系列多款产品正式发布。不过,受限于Windows Phone系统不支持多核心原因所有产品都采用单核处理器。近日,诺基亚CEO Stephen Elop在被问及多核处理器时候不屑一顾,他认为四核处理器完全没有意义,“除非要放在口袋里当作取暖之用,否则根本不需要四核手机。”
在双核时代,酷派手机表现不俗,去年酷派的智能手机销量就破了1000万台。在多核心手机的策略上,酷派也有自己的生意经,他们并不打算在多核上投入过多精力,2012年的手机战略提出不打“核战争”,摒弃简单比拼硬件和价格的策略。在近日的一个业内会议上,宇龙酷派副总裁苏峰炮轰目前手机业疯狂向双核、四核发展的现象是概念的炒作,他呼吁手机厂商摒弃这种简单的硬件比拼,并认为不应借双核概念使手机卖高价,2000元以上的双核手机已经是太贵了。
而更有趣的是,MWC展会期间,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中对另一家企业进行“不点名批评”,称“这家企业四核智能手机并没有开发成熟”。一些观点尖锐的国外人士甚至直言:“采用四核的智能手机一定比双核处理器的手机快,对不?如果你相信猪也能飞的话,那就是对的!”
多核手机究竟好不好?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不少厂商认为,重点就是要看多核方案有多大的实用价值。现在快速的双核处理器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智能手机上的多数主流应用的需求,更强的四核处理器似乎没有用武之地;而到目前为止,能够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优势的软件也寥寥无几。
微软产品部高级经理Greg Sullivan坦言,在编程过程中想要充分利用多核心听起来很美好,但是需要软件开发者更多技能,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在编程过程中,如果出了问题,也就更难找出问题所在。这正是很多程序开发者不愿意遇到的情形。
“意法爱立信是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坚定支持者。我们认为目前快速的双核处理器能够满足大部分智能手机上的多数主流应用的需求,而我们自身也是将我们下一代平台开发的重点集中在这样的双核处理器架构平台上,”意法爱立信中国区市场总监闫风学表示,“当软件的并行化程度提高、并且有更小的芯片设计来实现功耗方面的优化,那时我们将会看到超过双核的,多核处理器架构所带来的优势。当然,随着软件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我们坚信移动通信行业将会从双核走向四核处理器时代。”
在近几个月,微软和诺基亚分别展开了一项名为“Speed Challenge”的活动。诺基亚的员工走上街头,用他们新推出的Lumia迎接挑战。任何一个路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来与Lumia竞赛,而竞赛项目就是随便打开什么应用,看看大家的速度谁更快。结果是,Windows Phone手机几无败绩。
不管怎样,多核的出现毕竟是一种进步,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离不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不过,用户体验的提升不仅与处理器,与系统平台、应用、NAND闪存等诸多因素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系统及体验的提升是综合实力的较量,而绝非是简单的去拼所谓处理器的核心数量。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应该脱离简单化的硬件竞争的道路,因为硬件竞争的本质是价格的竞争,那样一来势必会降低消费者感知和对产品的满意度,终危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日前在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架构及授权)占有统治地位的ARM近日称,四核可能是智能手机处理器发展的高核心数,虽然不排除未来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上的创新,会有所突破,至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智能手机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将可能会止于四核。
其实即便是四核智能手机,在相关的评测中,其性能也并非像业内和人们预想的那样性能与目前的双核相比有多大的优势,有的甚至还不及双核的表现。如果一味地追逐“核战”,无非又是趋同的残酷价格战再次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处理器,现有的移动芯片已经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GPU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处理器和通讯基带处理器等,除了对主频的速度要求更高,另外支持并高度整合多媒体规格也是潮流所趋,支持高清的影音播放以及裸视3D等,这些都是手机厂商需要研发的方向,而目光不应该仅仅盯在“核数量”上面。
尽管业内已经发出了停止“核”竞赛的声音,但因为近来多核话题的热炒,以及对PC多核处理器的印象,使得不少消费者已经形成了盲目追求多核手机的观念。
济南市泉城路一家专业卖场的手机促销员小王告诉记者:“现在的顾客买手机不止要看外观,也会看配置,一般人对于双核手机明显更关注一些。”据他介绍,往往消费者在选定几款手机但难以取舍的时候,只要多向他们讲解双核手机性能更好,多数人往往会欣然买下。
在过去PC厂商对消费者的引导下,多数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多核一定比单核好,核心数量决定电脑性能的观念。然而相比起传统PC领域,单纯的跑分测试在手机产品方面显然并不适用,手机产品的性能与应用体验缺乏一套足够规范的评判标准。
此外,不同架构或不同设计的处理器、不同的操作系统,也导致了手机行业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于是,继屏幕尺寸、屏幕分辨率、摄像头像素、内存空间、处理器频率之后,处理器的核心数量也成为了众家厂商寻求差异化的焦点诉求。
但在手机领域,多核并不等于体验好,甚至不等于高性能。一款出色的智能手机,应该是智能操作系统、手机硬件性能和丰富全面的应用程序的完美结合,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多样化且差异化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