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MC编辑的Windows 8体验之旅

MC编辑的Windows 8体验之旅

2012-04-17ZZ CC《微型计算机》2012年4月下

2012年2月29日,西班牙,微软举行Windows 8客户预览版发布会。

MC编辑的Windows 8体验之旅

同日,微软在官网上放出Windows 8客户预览版,MC编辑第一时间下载并安装试用。

Windows 8好用吗?对软件的兼容性如何?又有哪些新功能?一个月的体验,让《微型算机》为你展示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

怎样安装Windows 8才快?

从微软官网上下载Windows 8客户预览版后,该用哪种方法安装它呢?为了比较不同安装方式谁快谁慢,我选择了大家在安装系统时使用频率高的两种方式——硬盘安装和光盘安装。至于Windows To Go,由于并不常用,各位如果有兴趣咱们随后单独做个经验谈,讲讲它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下载的Windows 8客户预览版是一个ISO文件,所以先得用解压软件把它解压到D盘(可以放在C盘之外的任意磁盘)的根目录下,执行setup.exe。
下载的Windows 8客户预览版是一个ISO文件,所以先得用解压软件把它解压到D盘(可以放在C盘之外的任意磁盘)的根目录下,执行setup.exe。

根据提示输入密钥(通用密钥为DNJXJ-7XBW8-2378TX22TX-BKG7J)。
根据提示输入密钥(通用密钥为DNJXJ-7XBW8-2378TX22TX-BKG7J)。

之后就很简单了,你只需要等待,直到安装完成进入设置界面。
之后就很简单了,你只需要等待,直到安装完成进入设置界面。

两种安装方式都不难。光盘安装的好处是光盘更具灵活性,是那些需要经常帮亲朋好友重装系统的人必备的。在安装时间上,硬盘方式只用了11分49秒就完成了安装,而光盘方式则花了21分07秒。在光驱早已不是电脑必需品的今天,我觉得从硬盘上安装Windows 8不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实现方式上都更值得推荐。另外建议大家在安装时选择全新安装,如果是升级安装可能会遇到不停报错的问题。

第一件事当然是把下载的ISO文件刻录到一张DVD光盘中。
第一件事当然是把下载的ISO文件刻录到一张DVD光盘中。

下面的步骤对于长期用光盘安装系统的人应该很熟悉了,先到BIOS中设置成光盘启动,重启后就能进入安装界面,之后的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各种操作与安装Windows 7是一样的。
下面的步骤对于长期用光盘安装系统的人应该很熟悉了,先到BIOS中设置成光盘启动,重启后就能进入安装界面,之后的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各种操作与安装Windows 7是一样的。

驱动是不是一个大问题?

初见Windows 8,它就给了我一个好印象,纯色背景和白色字体的设置向导是我喜欢的清爽风格。整个设置过程简单明了,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 8可以支持Windows Live ID登陆,它的好处是我对系统的设置信息会保存在服务器上,今后我在任何一台装有Windows 8的设备上都能获得统一的设置。所以在登陆时我选择用自己的MSN账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用Live ID登陆时,需要填写安全信息并注册手机号码,如果你没有确认安全信息,微软会不断给注册手机发送短信提示,所以你要不在一开始就将安全信息确认好,要不就在系统中关闭它。当然你依旧可以选择本地用户名来登陆。由于我使用的一体机内置有无线网卡,所以在设置向导中它就已经能检测到当前的无线网络环境,连接合适的路由器,进入桌面就可以上网了(图①、②、③)。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在安装Windows 8前我就一直有疑问,各种硬件现有的驱动程序是否能很好地支持Windows 8?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驱动出现问题,我没有采用一体机随机的驱动光盘,而是通过大家常用的《驱动精灵》来为一体机的硬件安装驱动,以求能找到新的驱动,保证其兼容性。结果如何?没想到我还是遇到了问题。打开新的《驱动精灵2012》,检测出不少需要安装的硬件驱动,不但有公版的,也有一体机所属品牌的相关驱动。当我把所有驱动都装上后,问题出现了。在一次重启后系统提示错误,怎么也进不了系统。没办法,重装吧。这一次我吸取了教训,只安装了硬件驱动以及触控屏的驱动,而该品牌专用的特色软件由于与我的体验没有关系,我选择了不安装。重启后一切正常。

图4
安装新版的《驱动精灵2012》,启动后自动检测硬件情况,发现不少硬件都缺少驱动。

图5
下载完成后全部安装,结果出现问题。重装后只安装硬件驱动和触控屏的驱动,一切正常。

《驱动精灵》下载驱动后不是都会在硬盘上备份吗?我很好奇这些驱动的真面目,打开一看,原来全部都是针对Windows 7的驱动。至少从现在来看,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对Windows 8的支持度还不错。

看看下载的驱动版本,原来都是带“win7”后缀的。
看看下载的驱动版本,原来都是带“win7”后缀的。

一体机的春天?体验Windows 8触控操作

在使用之前我就听说Windows 8针对触控操作进行了许多设计,甚至还能支持恐怖的100点触控,所以我也特意找了一台带触控功能的一体机,不过它只能支持两点触控。而为了比较触控操作和用键盘鼠标操作的区别,我又找来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体验。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它们的区别,我准备在一体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分别进行一些常见的操作和应用,看看谁更好用。

开始键没了,你能适应新界面吗?

我承认刚开始我也成了那种连关机键在哪里都找不到的人,想截图找不到软件,甚至连应用软件都不知道怎么关。少了一个开始键,居然带来了这么多的不便。不过还好,熟悉后才发现Windows 8把开始键的各种功能都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总的来说,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还在Metro界面。Metro界面是Windows 8具特色,也是相对以往大的改变。它是在Windows Phone 7中正式引入的一种界面设计语言,可以说是专为触控操作而设计的。你会看到界面是由一个个应用组成的方块而非传统的窗口,据悉这一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机场的指示牌。而它也将成为微软未来的主流设计,出现在众多的产品上。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看过图之后你就能明白了。

开机后先设置网络,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有无线网卡,在设置向导中就能顺便把网络设置好。如果在此之后进行设置也不困难,方法跟在Windows 7中一样,通过任务栏中的“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进行各种设置即可。
开机后先设置网络,正如前面所说的,如果有无线网卡,在设置向导中就能顺便把网络设置好。如果在此之后进行设置也不困难,方法跟在Windows 7中一样,通过任务栏中的“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进行各种设置即可。

其实在普通桌面上,你像Windows 7那样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要享受到更多Windows 8的特色,还是让我们将鼠标移动到右下角,进入Metro界面。Metro界面在视觉效果上没得说,有种简约的魅力。而对应邮箱的区域还会显示近邮件的信息。相比单纯罗列快捷图标,它能给用户“这儿有更多信息”的感觉。
其实在普通桌面上,你像Windows 7那样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要享受到更多Windows 8的特色,还是让我们将鼠标移动到右下角,进入Metro界面。Metro界面在视觉效果上没得说,有种简约的魅力。而对应邮箱的区域还会显示近邮件的信息。相比单纯罗列快捷图标,它能给用户“这儿有更多信息”的感觉。

不过在安装的程序越来越多之后,界面的美观程度下降不少,只有从微软应用商店中下载的软件才会有更好看的界面,而自己安装的程序则只会有一个图标,看上去视觉效果差了许多。
不过在安装的程序越来越多之后,界面的美观程度下降不少,只有从微软应用商店中下载的软件才会有更好看的界面,而自己安装的程序则只会有一个图标,看上去视觉效果差了许多。

安装完程序后你会发现它们都在Metro界面上固定了快捷方式,但却留给你一个干净的桌面。对于习惯了在桌面上进行各种操作的我来说,这时候才发现当我想把Metro界面上的快捷方式发送到桌面原来是件不可能的事。而要想在桌面上放置程序的快捷方式,只能自己去找那个程序,并按传统的“发送到”方式实现。
安装完程序后你会发现它们都在Metro界面上固定了快捷方式,但却留给你一个干净的桌面。对于习惯了在桌面上进行各种操作的我来说,这时候才发现当我想把Metro界面上的快捷方式发送到桌面原来是件不可能的事。而要想在桌面上放置程序的快捷方式,只能自己去找那个程序,并按传统的“发送到”方式实现。

我发现在Windows 8上进行操作,会经常用到以前很少注意的地方,比如屏幕的四个角。右下角是调出Metro界面,右上角是近开启的Metro中的应用。而左边两个角都是调出一个名为Charm Bar的侧边栏,包括搜索、共享、设备、设置以及Metro界面。其中设置是常用到的,因为它的二级菜单中包括了电源、控制面板等常用选项。
我发现在Windows 8上进行操作,会经常用到以前很少注意的地方,比如屏幕的四个角。右下角是调出Metro界面,右上角是近开启的Metro中的应用。而左边两个角都是调出一个名为Charm Bar的侧边栏,包括搜索、共享、设备、设置以及Metro界面。其中设置是常用到的,因为它的二级菜单中包括了电源、控制面板等常用选项。

Windows 8中的浏览器已经更新到IE 10,同时它还具有不同的面孔,在桌面上是我们熟悉的界面,而在Metro界面中则是一个全屏版,按键、标签与字体都放大的IE。与平板上的浏览器类似,它主要针对触控操作。选择谁就看你自己了,不过这不会困扰我,因为我用的是Firefox。
Windows 8中的浏览器已经更新到IE 10,同时它还具有不同的面孔,在桌面上是我们熟悉的界面,而在Metro界面中则是一个全屏版,按键、标签与字体都放大的IE。与平板上的浏览器类似,它主要针对触控操作。选择谁就看你自己了,不过这不会困扰我,因为我用的是Firefox。

打开“计算机”,第一眼我还以为进入了Word,窗口上工具栏的排列与Windows 7有相当大的区别,更接近Word。在使用中倒不会带来什么不便,我反而觉得这样的设计对各种功能与设置的展示更直观,是一个不错的改变。
打开“计算机”,第一眼我还以为进入了Word,窗口上工具栏的排列与Windows 7有相当大的区别,更接近Word。在使用中倒不会带来什么不便,我反而觉得这样的设计对各种功能与设置的展示更直观,是一个不错的改变。

提供了应用商店无疑是Windows 8的一个进步,是它进军移动设备必不可缺的设计。Metro风格看上去不错,可惜目前的应用还少了一些,而且还缺少国内用户常用的软件。
提供了应用商店无疑是Windows 8的一个进步,是它进军移动设备必不可缺的设计。Metro风格看上去不错,可惜目前的应用还少了一些,而且还缺少国内用户常用的软件。

两代系统性能比拼

以MC的风格,怎么能少了用数据说话的地方。你想知道不同的应用、测试软件在Windows 8和Windows 7上有何差异?不过毕竟Windows 8还不是正式版,不用测太多,我安排几个常见的应用和测试软件,简单对比一下,让大家心中有个数。

Windows 8的开机速度非常快,不到20秒就进入了Metro界面,而Windows 7则用了45秒。
Windows 8的开机速度非常快,不到20秒就进入了Metro界面,而Windows 7则用了45秒。

复制5.94GB的单个文件,Windows 7取得了一些优势,比在Windows 8下所花的时间快了9秒。
复制5.94GB的单个文件,Windows 7取得了一些优势,比在Windows 8下所花的时间快了9秒。

在《PCMark 7》的综合测试得分上,Windows 8和Windows 7差异不大,属于误差范围内。
在《PCMark 7》的综合测试得分上,Windows 8和Windows 7差异不大,属于误差范围内。

在游戏中,Windows 8和Windows 7下的成绩差异很小。
在游戏中,Windows 8和Windows 7下的成绩差异很小。

MC编辑常用的20个软件考验Windows 8我选择了自己常用的20个软件来测试Windows 8对软件的兼容性,结果让人非常满意,所有的软件都能在Windows 8客户预览版下正常运行。软件的详细名单如下:
《QQ 2012 Beta1》、《360安全卫士8.6 Beta3》、《360杀毒》、《搜狗输入法》、《Office 2010》、《Photoshop CS5》、《InDesign CS2》、《ACDSee 9.0》、《Firefox 11.0》、《千千静听5.7》、《驱动精灵2012》、《Foxmail 7.0.1.90》、《迅雷7.2.6》、《豌豆荚手机精灵2》、《福昕阅读器5.1.0》、《Windows Live Messenger》、《ColorFacts Test Patterns》、《Nero Burning ROM 11.0》、《完美者码解》、《WinRAR 4.11》

写在后

通过这一个月对Windows 8客户预览版的体验,我虽然不敢说Windows 8一定能达到Windows 7的高度,但是我肯定它不会成为另一个Windows Vista。因为它所带来的用户体验良好,在具备新功能的同时仍能照顾到用户已有的使用习惯,新鲜的界面会吸引那些喜欢追新的用户。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商的支持,包括硬件上和软件上的。即使我使用的仅仅是客户预览版,但在我的整个体验过程中,已经很难感觉到它存在严重的硬件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而当Windows 8正式上市后,这点应该会做得更好。

不过对于正在使用Windows 7的人,比如我自己,我倒是觉得升级到Windows 8的意愿并不那么强烈。毕竟如果只是在PC或笔记本电脑上,采用键盘鼠标进行操作,Windows 8的那些特色并不会体现太多,甚至会在初期让许多人觉得不便。在桌面平台上,我觉得一体机和带触控功能的显示器会是Windows 8发布后大的受益者。我还记得当年在Windows 7下测试触控显示器,用拇指操作桌面上的图标、菜单有多么不便。而Windows 8上的Metro界面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微软在Windows 8上的野心更多还是在移动平台上。作为一个在桌面已经占据优势地位的操作系统,微软更希望通过统一桌面与移动平台,来提升它在移动设备系统领域的话语权。当然,Windows 8能否成功,现在还言之过早,它还需要合作伙伴,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以及用户的接受度。新的消息,微软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发布Windows 8,大戏还没开始,但它已经足够让我们期待了。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