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在无线宽带方面重现过去十年的‘移动奇迹’,我们需要充分利用4G将带来的更快的速率优势,通过创造性的新应用和新业务带来下一波令人振奋的创新浪潮。”
——哈玛德•图雷博士(Dr. Hamadoun Toure),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从2G到3G,移动通信行业实现了从单纯的语音通讯到数据业务的跨越,3G的商用化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世界,悄然地改变着传统互联网以PC为中心的构成。这种结构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各类方便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我们仅需要智能手机就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到包括天气、票务、出行和微信交流等各种信息,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来收发邮件、阅读文档及浏览网页等传统商用任务,而不再需要到办公室打开PC后才能查询,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悄然提升。当然,假如你是游戏爱好者,3G也让掌上游戏变得无比便利,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3G网络、从软件商店中下载喜欢的游戏——手机游戏的品质固然无法同任天堂的专业掌机相比,但任天堂们会郁闷地发现,传统、守旧的掌机越来越不受欢迎,手机游戏市场却高速膨胀。
从某种意义上说,3G重新改造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的概念第一次变成真切的现实,而移动互联网表现出的强劲势头也表明,一个新的时代由此降临。此时,更先进的4G技术也开始迈向了商用化,高达100Mb/s的超高速接入将无线互联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而这也意味着应用模式的巨大转变:云计算取代单机计算成为主流,信息流的获取方式也将从用户搜索寻取到自动推送,基础设施的进化不断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早的移动通讯采用模拟技术,声音信号调制在模拟的载波上传输,它的缺点自然是在传输距离、语音质量方面不尽如人意,加上终端价格和通话费用都极其高昂,民用领域应用较少,模拟制式也被视为“1G”(当时并没有1G这个称呼)。
“2G”时代是从GSM制式开始的,它是第一代数字化的无线通信技术。GSM是欧洲制定的标准,它的频率范围在900MHz~1800MHz之间,该技术用的是窄带TDMA方式,运行在一个射频内同时进行8组通话,也被称为蜂窝移动电话。GSM于1991年开始进入商用阶段,到1997年底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当时事实性的标准。同模拟通讯相比,GSM具有音质清晰、通话稳定的特点,抗干扰能力、保密性和容量都较强。GSM的生命力非常旺盛,以其广泛的网络覆盖和低廉的资费,直到现在都依然是无线通讯系统的主流。
同属于第二代技术还有美国高通公司的CDMA标准。CDMA其实是一项军用技术,在二战期间,盟军由于战争保密的需要开发了这项技术,在战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后来高通公司对这项技术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商用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和2G移动通信都已在发达国家获得广泛普及,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提上日程。2000年,国际电联正式公布了3G标准的三个候选技术:欧洲-日本派系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 2000以及我国政府牵头提交的TD-SCDMA。
早研究3G标准的当属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在GSM商用化之后他们就着手3G技术的探讨,当时有几种备选方案都是基于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这项技术是将携带信息的窄带信号与高速地址码信号相乘、然后获得了一个宽带扩频信号进行传输,信号接收方采用相同的算法进行解码还原。在欧洲研究这项技术的同时,日本NTT DoCoMo的3G研究也基于相似的宽带码分多址技术,后来这两者进行融合、发展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预案,国际电联接纳了该方案作为3G标准的一部分,这也就是WCDMA。
与此同时,高通公司所提出的CDMA2000方案也获得国际电联的认可。CDMA2000是高通之前CDMA系统的自然升级,它可以平滑地保持向下兼容,并且在速度方面具有优势。“CDMA2000”这个名称属于美国通讯行业协会(TIA-USA)的注册商标,并不是像CDMA一样只是通用的术语。CDMA2000发展出包括1X、1X-RTT、1X-EV等多个不同的方案,1X只是作为该技术的核心,1X-RTT提供高153.6Kb/s数据速率、也因此仅被视为2.5G规范,真正意义上的3G标准则是1X-EV模式,它能够支持支持高3.1Mb/s的下行数据速率和1.8Mb/s的上行速率。
CDMA2000一直在持续发展中,它也将以平滑升级的方式进入到4G时代。不过,在市场占有率方面CDMA2000就明显比WCDMA逊色,只在北美和亚洲的韩国居于主导地位。除了高通公司以外,参与该标准的还有摩托罗拉、朗讯以及后来的韩国,由于韩国将CDMA 2000提升到战略性国策的地位,现在已经成为该标准的主导方。
TD-SCDMA标准其实源自德国西门子公司所制定的TD-CDMA标准,但欧洲只愿意施行一个标准,西门子的这项方案在WCDMA竞争中失利便被放弃。恰好在这时,我国希望能在3G时代掌握一项技术标准,遂引入西门子的这项技术,并将其更名为TD-SCDMA。大唐电信接手了TD-SCDMA的后续研究,西门子公司依然对这项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准确地说,TDS CDMA应该是中德联手产生的3G标准。
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机制,上行和下行信道特征基本一致,可以对两者的比例进行灵活调整,特别适合互联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再者,TD-SCDMA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比WCDMA和CDMA2000更加灵活。TD-SCDMA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范围等方面均落后,并且只能同时在线500人,在容量方面存在劣势。
从2006年开始,罗马尼亚、法国、韩国、日本等地都有一些运营商都相继开通过TD-SCDMA试验网,但大规模的商用仅限于中国——实力强的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但由于标准支持者较少、终端设备缺乏等因素的制约,TD-SCDMA在国内的推广情况一直不温不火,TD标准要想获得广泛的应用,恐怕绝非易事。
3G标准初的设计目标是2Mb/s~4Mb/s级别的无线接入能力,在十几年前这的确是了不起的目标。但互联网信息的高速膨胀超乎当时的想象,用户对于网络速度的要求也几乎无止境。当3G刚刚进入商用化的时候,以提升性能为目的的增强性技术就开始涌现,这主要就是“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SDPA。
HSDPA仍然基于3G基础技术,但它支持一项名为HS-DSCH的通讯技术,HS-DSCH的全称为“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意思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该通道专门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需要像之前3G系统一样数据信号和语音信号共享相同的通道。同时,不同的用户在时分和码分上动态共享这一数据信道的编码和传送,并可实现系统级的优调度机制。调制技术方面,HSDPA采用了16QAM调制技术,其峰值速率能力是QPSK(WCDMA 3GPP R99在下行传输中采用的调制技术)的两倍,频带利用率比传统的QPSK更高。在HSDPA的帮助下,3G网络可以提供14.4Mb/s的下行速率——虽然用户在实际接入中不可能达到这项标准,但实现2Mb/s左右的速率不成问题,这也能满足时下移动宽带的需求了。
与HSDPA并立的是HSUPA,不过它针对的是数据的上传,可以支持高5.7Mb/s的上传速率,在云计算应用逐渐兴起的今天,上传性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未来用户的文档、照片、音乐、通讯录等各类文件都可以通过云端同步,更快的上传性能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HSDPA和HSUPA也被并称为HSPA,这项3G增强技术可适用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项标准,其中TD版的技术就称为TD-HSDPA,业界也有人将HSPA称为3.5G技术,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表明了通往4G时代的方向。
4G标准的制定,无疑应该着眼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需求,这意味着新标准将具备史无前例的前瞻性,同时,从2G到3G过渡的高昂成本让所有电信企业不堪重负,3G到4G的平滑过渡就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性能方面,未来十年100Mb/s级别的高速互联网将成为标准,云计算应用从新颖概念变成标准,互联网成为类似于电力、用水一样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而4G标准必须具备可承载这些应用的足够性能。
国际电联各成员一般都默认4G标准要求具备100Mb/s的下载速度,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Mb/s,从而满足所有用户对于各类无线服务的要求。再者,3G时代过多的技术标准给运营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各成员都希望4G时代尽量做到标准和设备层面的统一。
经过漫长的磋商,国际电联正式确立了4G标准的候选技术,它们包括HSPA+、LTE、LTE-Advanced、WiMAX和WirelessMAN-Advanced等五种,这么多技术显然与4G要求的单一标准背道而驰。不过,其中有前途、也几乎确定会成为4G标准的只有LTE体系。
HSPA+、LTE、LTE-Advanced三项标准可以认为是同一种,它们代表了从3G到4G的不同阶段。这项演进是非常自然的:从现有的HSPA平滑升级到HSPA+,网速提升42Mb/s级别(HSPA+R8版本)和84Mb/s级别(R9版本);接着再升级至LTE,可达到高300Mb/s的峰值速率;后前进到LTE-Advanced(高级版LTE),它可以带来高达1Gb/s的惊人性能。
HSPA+属于现行HSPA技术的改进版,运营商只需要对HSPA进行软件升级就能够方便地演进到HSPA+,是一种相当经济和高效的方案。HSPA+体系的演进路线也非常清晰:现有的WCDMA和TD-SCDMA都可以升级至HSPA,之后进入到HSPA+体系——HSPA+分别有R7(即Rel-7)、R8(即Rel-8)、R9(即Rel-9)等多个演进版本,其中R7版的下行/上行峰值分别为28Mb/s、11Mb/s,R8版本的下行峰值则提升至42Mb/s,R9版进一步提升到84Mb/s下行和22Mb/s上行,R9之后的版本将能R99在下行传输中采用的调制技术)的两倍,频带利用率比传统的QPSK更高。在HSDPA的帮助下,3G网络可以提供14.4Mb/s的下行速率—虽然用户在实际接入中不可能达到这项标准,但实现2Mb/s左右的速率不成问题,这也能满足时下移动宽带的需求了。
与HSDPA并立的是HSUPA,不过它针对的是数据的上传,可以支持高5.7Mb/s的上传速率,在云计算应用逐渐兴起的今天,上传性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未来用户的文档、照片、音乐、通讯录等各类文件都可以通过云端同步,更快的上传性能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HSDPA和HSUPA也被并称为HSPA,这项3G增强技术可适用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项标准,其中TD版的技术就称为TD-HSDPA,业界也有人将HSPA称为3.5G技术,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表明了通往4G时代的方向。
4G标准的制定,无疑应该着眼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需求,这意味着新标准将具备史无前例的前瞻性,同时,从2G到3G过渡的高昂成本让所有电信企业不堪重负,3G到4G的平滑过渡就成为业界的共识。在性能方面,未来十年100Mb/s级别的高速互联网将成为标准,云计算应用从新颖概念变成标准,互联网成为类似于电力、用水一样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而4G标准必须具备可承载这些应用的足够性能。
国际电联各成员一般都默认4G标准要求具备100Mb/s的下载速度,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Mb/s,从而满足所有用户对于各类无线服务的要求。再者,3G时代过多的技术标准给运营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各成员都希望4G时代尽量做到标准和设备层面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