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本刊记者受邀参加创新公司在北京举办的“汉之派”平台方案发布会。这一次的发布会对于记者感触大的不是号称“百核”的芯片,不是展示出来的各种成熟产品,而是对于平板市场生存空间的思考和启示。
还有多少人记得创新的Zii?2009年底,沈望傅(创新公司创始人)曾带着“创新2.0”的计划和干细胞计算芯片来到中国,启动了Zii(籽亿)生态链的蓝图。那次的采访过程中,沈先生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创新已经看到新的生命了,创新要做的就是把好的东西留下来,把坏的丢掉。”但在随后的时间里,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未听到多少来自“看到新生命”的创新的声音。
偶尔想起沈望傅先生的那句话,却也反思,“所见”不等于“所得”,因为创新的面前将是高通、三星、英伟达甚至是瑞芯微。再后来,坦白来讲,我当初关于创新2.0和干细胞芯片的一些兴趣,也因为久无后话,很快被平板市场层出不穷的新品和资讯所湮没,直到我收到了这次发布会的邀请。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创新究竟在平板领域做了些什么?在平板市场就连英特尔也不得不摆低姿态,他们又将如何站稳脚跟?在看似将成红海的平板市场,究竟还有多少机会留给后来者?
值得庆幸的是,各家参会厂商连续2个多小时的讲演解答了我的疑惑,尽管那些满是文字、长篇累牍的PPT仿佛是上世纪的产物。
简单来讲,“汉之派”平台方案的核心在于联盟。创新表示,已经联合十数家国内优势企业,组建汉之派横纵联盟,这一联盟汇聚了包含芯片开发商、方案商、供应链服务商、工业设计服务商、制造厂商、品牌商、行业应用开发商、应用商城服务商、内容提供商、云平台运营服务商等厂商,形成了从核心芯片研发、核心板方案设计、ID设计、开模、零配件供应、生产到系统优化、应用和内容开发、应用商店运营、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云平台运营服务等完整的产业生态环境。
相比其他芯片供应商的横向运作模式,创新创立的汉之派横纵联盟的独特之处在于“横”“纵”兼备,即:1.可以提供包括制造、设计、品牌、渠道在内的所有成品代工乃至营销服务;2.可以由联盟内应用开发商,为客户专门定制应用程序;3.可以以联盟名义向上游操作系统厂商寻求更深入的合作。
汉之派平板方案的深度与宽度远远超越了业界其它的“参考设计”。在芯片、硬件、工业/机械设计、操作系统、固件、软件、面向应用的系统集成方面,减轻或免除了OEM厂家很多研发、设计和开模的开支以及可能带来延误的开发周期,跨越了进入市场应用的准入门槛和行业鸿沟,可以让更多厂商快速进入平板市场。
简而言之,创新筹立汉之派横纵联盟的意义就在于,为想要涉足平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机会。
会后,一位媒体同行用“震撼人心”四个字表达了他的感受。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有多少个平板品牌?中关村在线产品库收录的平板品牌有133个,泡泡网产品库则收录有153个。那么又有多少厂商想要涉足这一市场?我想,不会比前者少。那么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这种深入合作、互通有无的联盟方式,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思路来看,中国市场上的平板产品已经接近1000款,是否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究竟还留有多少空间给这些后来者?
从平板的价格档次和人群定位上来讲,除苹果以外,现今的平板厂商主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摩托罗拉、三星为代表的传统通信厂商,一是以华硕、宏ā和联想为代表的PC整机厂商,这两者的产品大多都定位于3000元以上中高端市场,而其它中小数码厂商则大多瞄准了1000~2000元级(甚至更低端)的入门级市场。
而且除开像E人E本这样的纯商务产品和一些具备独特设计(如“变形”功能)的产品以外,绝大多数厂商的产品在用户定位上无不是单纯以硬件性能和价格来区隔。
2011年1月,《微型计算机》就曾提出过针对行业用户的平板产品,将能使厂商避开同质化的价格竞争。而创新对于汉之派平板的定位恰恰是2000~3000元价格段,且主要方向将会是教育、商务、保险和商超市场。
在会后采访中,不少联盟企业还告诉我说,汉之派已经开始为学生提供数字化教科书、电子书包、数字课堂和教育云平台,这些已正在广州和扬州等地的中小学校试点应用并逐步推广。
我认为,汉之派的联盟体系,无论对于创新还是对于整个平板行业而言,都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尝试。创新自身的芯片技术能否与竞争对手相抗衡,以及未来联盟内部的协作是否顺畅,将决定这一尝试的成败。额外向读者朋友们透露一下,轻薄度可做到7.4mm和480g、真正1080p 3D立体视频解码、同时实现6个高清视频流独立播放、具备独立双屏显示功能的汉之派平板,将会由《微型计算机》进行全国独家首测,敬请期待。